宜昌建设“十类食堂”打造学校规范化管理安全样本

28.04.2015  20:53
 

  一是建设“自检食堂”,严把食材和人员检查检测关。市直管学校和幼儿园全部建立农残自检室,配备农残快速检测设备,制定农残自检制度,开展农残自检工作。全市所有学校和幼儿园,与员工考勤制度相结合,全面落实人员晨检制度。

  二是建设“直供食堂”,提高食品原材料品质。在全面推行原材料集中采购招投标的基础上,部分学校自建种养殖基地,实现食堂肉蛋果蔬等原材料直接供应,提高了原材料品质。

  三是建设“消毒食堂”,规范餐饮具自行消毒。下发《餐饮单位餐饮具自行消毒指导意见》,推行“消毒食堂”建设。《意见》倡导首选热力方法消毒,同时对物理、化学药物消毒及保洁方法进行明确规定。

  四是建设“布鞋食堂”,根治食堂地面油水污染。“布鞋食堂”建设的核心是改变员工操作习惯,解决地面油水污染这一食堂卫生管理顽疾。在设施设备上,要求灶台改造起沿,连通下水管道,杜绝灶台用水对地面污染;初加工间备齐隔架,食品材料清洗后充分滤干;主操作间四周备置拖把,见水勤拖勤擦。在操作习惯上,不直接向下水道倾倒剩水;端放清洗后的食材须加垫托盆等盛接剩水设施;明确清洁区域及责任人员,落实奖惩措施。在倒逼机制上,所有员工一律着布鞋上班。

  五是建设“保险食堂”,增强风险抵御保障能力。宜昌市食品安全责任保险从“小饭桌”开始破冰,继而在中小学推广,2014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全市累计纳入保险单位203家,缴纳保费16.23元,承保金额达到18864万元。2015年,全市所有的“小饭桌”和公办幼儿园、小学、初中及高中全部纳入保险,保险资金列入学校公用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六是建设“阳光食堂”,强化社会监督。按照“中学以上向学生公开,小学以下向家长公开,鼓励向全社会公开”的总要求,全市共创建视频式、透明式、隔断式、网络式、体验式“阳光食堂”349家。2015年,落实财政资金500万元,实行以奖代补,在全市共计创建1000家“阳光食堂”。夷陵区拟投资300万元,对全区一百余家学校食堂全部建成视频式“阳光食堂”。

  七是建设“课堂食堂”,把食堂变成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教育的课堂。唱响一首歌,在幼儿园唱响《食品安全“拍手歌”》,在学校唱响《食品安全“七要歌”》;开辟“舌尖上的文化”专栏;建立食品药品安全宣传站,运用多种形式,把食堂变成学生食品安全知识的课堂。

  八是建设“4D(6T)食堂”,引进现代管理理念。4D、5常和6T等现代餐饮管理实务提供的现代管理理念,对食堂同样具有较强的适用性。色标管理,有利于推行荤素分开、生熟分开。物品“回家”,有利于物品各归其位。目前,全市共有市七中、长阳一中、五峰一中和市职业中专4家学校食堂试点,取得初步成效。

  九是建设“合办食堂”,提高专业化水平。坚持“专业公司做专业事”,在非义务制教育的高中以上学校和幼儿园食堂,倡导专业化餐饮公司与学校合办食堂。学校履行食品安全责任主体不变,主要负责食品安全、价格和营养,合办公司负责日常运营和管理,全面提高学校食堂专业化管理水平。

  十是建设“协会食堂”,提高行业组织化程度。2015年3月18日,宜昌市局指导成立了宜昌市食堂餐饮协会,下设学校食堂分会,以分会为单位开展人员培训、“等级提升工程”实施指导、学校食堂自律规范制定等工作。目前,第一批参加的学校食堂会员单位达到86家。

  (信息来源:宜昌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