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我国建筑业人员流动性强、专业性不强 转型亟待提速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建筑工人队伍的规模也在逐年扩大。然而,建筑工人流动性强、专业性不强的局面长期存在。为此,有关部门连续出台相关文件,把提升建筑工人专业化技能水平提上了日程。从长远来看,培育现代产业工人队伍,将为建筑业的发展提供更为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建筑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为未来几年建筑业发展描绘了蓝图。此外,国务院办公厅近日也印发了《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成为建筑业改革发展的重要顶层设计。从两份重要文件中可以看出,我国建筑业面临重要变革。其中,一个相当重要的方面就是我国将重点培育现代产业工人队伍。
《意见》提出,改革建筑用工制度。推动建筑业劳务企业转型,大力发展木工、电工、砌筑、钢筋制作等以作业为主的专业企业。以专业企业为建筑工人的主要载体,逐步实现建筑工人公司化、专业化管理。鼓励现有专业企业进一步做专做精,增强竞争力,推动形成一批以作业为主的建筑业专业企业。促进建筑业农民工向技术工人转型,着力稳定和扩大建筑业农民工就业创业。建立全国建筑工人管理服务信息平台,开展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记录建筑工人的身份信息、培训情况、职业技能、从业记录等信息,逐步实现全覆盖。
《规划》也提出,将发展建筑产业工人队伍。推动工人组织化和专业化,改革建筑用工制度,鼓励建筑业企业培养和吸收一定数量自有技术工人,改革建筑劳务用工组织形式,鼓励现有专业企业做专做精,形成专业齐全、分工合理、成龙配套的新型建筑行业组织结构。
《规划》还提出,健全技能培训和鉴定体系。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社会参与的建筑工人岗前培训、岗位技能培训制度,研究优惠政策,支持企业和培训机构开展工人岗前培训,发挥企业在工人培训中的主导作用,积极开展工人岗位技能培训,倡导工匠精神,发展一批建筑工人技能鉴定机构,试点开展建筑工人技能评价工作。
“5000多万农民工是建筑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建筑业的改革发展必须要惠及他们。只有先解决农民工的归属问题,降低其流动性,才能保障工人的合法权益,才能有效地开展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提升工人技能水平,这是提高工人素质的基本条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易军表示,要大力发展以作业为主的专业企业,使其成为工人的主要载体,实现建筑工人的公司化管理。在此基础上,推动实名制管理,落实劳动合同制度,规范工资支付,开展技能培训和鉴定,促进建筑业农民工向技术工人转型。
只有农民工的技术水平提升了,建筑业的生产效率才能提升,建筑业才能够赢得持续稳定的发展。“对现行建筑劳务企业实行专业化转型,已经势在必行。”江苏省建筑市场管理协会会长汪士和说,《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从“建筑师队伍”“建筑业高级管理人才”“建筑业专业人才”“技能人才”和“建筑工人”等5个层面提出了要求和指导意见,特别是透露出重要信息,要鼓励“发布各个技能等级和工人的人工成本信息”,意味着建筑工人的工资不能不分技能高低“一刀切”发放。汪士和建议,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就必须把工资分配向关键技能岗位倾斜。干好干坏一个样,培养不出高素质建筑工人。
长期以来,建筑业吸纳了大量农民工就业。但是,农民工队伍流动性强,专业性不强,从事的工种有时也不固定,导致他们的技能水平在总体上也不高。从两份文件中看,未来国家将加大对这支队伍的管理和培养力度,不仅从组织机构上通过发展专业企业让他们所从事的工种固定下来,还将加大对他们的培训力度,以及形成技能评价体系,推动他们技术能力的提升。同时,还将加大对他们的各项保障力度。相信建筑业通过培育现代产业工人队伍,改革建筑用工制度,发展建筑产业工人队伍,以及健全技能培训和鉴定,完善权益保障机制,我国建筑工人队伍将日益发展壮大,这支队伍也将为建筑业的发展奠定更加良好的基础。(亢 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