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3年投10亿为54座山整容 修山成本超挖山所得

23.06.2014  11:45
  图为:正在修复中的光谷黄龙山  图为:修复后的光谷凌家山

  楚天都市报讯 本报记者胡勇谋 张颖 通讯员张婷 实习生郑旭宴 程银银 蔡禹威 摄影:记者朱熙勇

  再过3个月,武汉首次承办的世界顶级网球赛事——WTA武汉网球公开赛,将在武汉东南郊的光谷国际网球中心上演。

  作为WTA武汉网球公开赛的“天然背景”,光谷国际网球中心旁的二妃山已悄然披绿,不见了记忆中伤痕山体。

  二妃山曾是武汉有名的“垃圾山”。类似于二妃山的旧貌换新颜,近一年来,武汉已有不少破损山体正在悄悄地加速改头换面。

  记者昨从武汉市破损山体生态修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在去年修复山体2000余亩基础上,今年武汉计划全年修复破损山体6000亩。至明年底,将完成对全市54座、近13000亩破损山体的生态修复。届时,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的武汉市民,或将告别推窗所见便是“瘌痢头”山的历史。

   现状

   54座青山患上“瘌痢头

  市民朱先生家住光谷三环线旁,对这一带曾经随处可见的“瘌痢头”山印象深刻:驱车沿着光谷大道上三环线往东,路边紧挨着的是黄龙山。两三公里的山体,全都裸露着黄土,断壁突兀。在光谷茅店山,土壤、岩石风化后的残积层、半风化岩石和基岩裸露出来,露天采矿在地表形成深浅不一的凹陷坑,最深达数十米,采矿废渣随意堆积,植被被毁,令人触目惊心。

  在汉阳,锅顶山、米粮山等当地山岭;在蔡甸,横山、侏儒山等,同样惨不忍睹。几乎整座山光秃秃的,已被削平的山顶孤零零地立着几棵矮树。山腰上坑坑洼洼、碎石斑斑,几个大坑甚至直抵山芯,仿佛要将山体掏空一样。

  武汉市林业局数据显示,目前,武汉全市共有54座破损山体,总面积约13000亩。这些破损山体主要分布在全市6个远城区、4个开发区(风景区),而且呈零星点状分布,破损范围广、面积大。

  “这些山体裸露,多为人为开发造成。”我省国土资源部门相关人士介绍,早在新中国成立以前,武汉就已开始就近开矿采石;上世纪70年代末期和90年代,是采石量最大的两个时期。

  高峰时,各种大大小小的采石企业多达300多家,造成大量山体破损。后来,又由于修筑道路、城市建设所需,尤其是远城区山体成为继续开山采矿、采石取土的滥挖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