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长江三峡中华鲟放流活动在宜昌举行(图)
原标题:2018年长江三峡中华鲟放流活动在湖北宜昌举行
2018年长江三峡中华鲟放流活动在湖北宜昌举行 黄余洋 摄中新网宜昌4月14日电 (董晓斌 郭晓莹)2018年长江三峡中华鲟放流活动14日在湖北宜昌举行,500尾中华鲟放归长江。据悉,这是中华鲟研究所成立以来连续实施的第60次中华鲟放流活动,目前已累计向长江放流中华鲟超过500万尾。
此次活动由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湖北省农业厅和宜昌市政府共同主办。来自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驻华代表处、法国电力集团(EDF)、大自然保护协会(TNC)、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等单位和组织,以及专家学者、志愿者、学生代表等近1000人参加了活动。
500尾中华鲟放归长江 黄余洋 摄中华鲟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水中大熊猫”之称。三峡集团中华鲟研究所水生生态研究室副主任姜伟介绍,此次中华鲟放流群体包括5个年龄梯队,是国内中华鲟放流史上年龄梯队最丰富的一次,对中华鲟野生资源具有系统性的补充作用。
此外,为科学回答中华鲟放流效果,科研人员融合声呐监测、互联网及无线传输等多方面技术,建立了从宜昌至河口、覆盖长江中下游1800公里的放流中华鲟洄游监测系统,这是目前国内覆盖范围最广、最全面的鱼类放流效果实时监测与评价系统。
此次放流最大的中华鲟已有9龄 黄余洋 摄姜伟表示,此次放流最大的中华鲟已有9龄,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陆续达到性成熟,今年放流中华鲟的标记采用了比往年时效更长的声呐标,连续工作时长可达10年,如果这些放流的中华鲟能够在海洋中发育成熟并顺利洄游繁殖,其体内的声呐标记发射的信号将会被监测系统接收到。
近年来,中华鲟研究所在行业内率先突破了中华鲟单雌性繁殖技术,为中华鲟物种保护再增添一项技术保障,并构建了中华鲟人工种群遗传谱系,对人工种群实行了科学的遗传管理,同时构建了中华鲟基因组BAC文库,为更深层次的开展中华鲟生长发育、繁殖以及疾病机理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资源库。
全国各地志愿者和学生代表近1000人参加了活动 黄余洋 摄据了解,除了中华鲟保护以外,三峡集团在长江上游及金沙江流域鱼类保护、生态调度等方面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截至目前已先后掌握圆口铜鱼、长鳍吻鮈、齐口裂腹鱼等10余种长江珍稀特有鱼类人工繁殖技术并实施增殖放流,已累计放流达氏鲟、胭脂鱼等珍稀特有鱼类近150万尾。(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