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市2014年早稻生产形势分析
今年,天门市把发展早稻生产作为粮食安全的主题、现代农业的主板、农民增产增收的抓手,通过政策引导、项目支持、奖惩激励等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早稻生产。目前,早稻已进入成熟末期,病虫危害轻、长势稳健、灌浆时间长,有望实现面积、单产、总产“三增”。
一、早稻生产形势
一是面积增加。种植面积23.38万亩,较上年19.31万亩,增4.07万亩,增21.08%,机插率90%。二是产量结构合理。据7月3日调查,亩有效穗24.52万穗、穗实粒数89.82粒、结实率87.5%,分别较上年25.57万穗、85.57粒、86.87%,减少1.05万穗、增4.25粒、增0.63%,表现为田间群体结构合理,长势健壮。三是单产、总产增加。据调查,预计早稻单产490.48公斤、总产11.46万吨,分别较上年理论单产483.72公斤、总产9.72万吨,增加6.76公斤、1.74万吨;较上年统计数据单产471公斤、总产9.09万吨,分别增19.48公斤、2.37万吨。
二、增产原因分析
一是面积实现恢复性扩增。由于良种补贴、农资直补等惠农政策落实到位,粮食最低保护价格的进一步提高,早稻集中育秧的示范带动,粮食增产指标分解及目标考核责任状的签订等一系列市场、政策因素的推动,激发了农民种粮积极性,早稻种得满、种得足,面积得到恢复性扩增。
二是生产水平全面提高。以集中育秧为载体的早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得到了全面普及,通过大力推广“统一优良品种、统一育秧机插、统一配方施肥、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田间管水、统一机械作业”高产高效技术模式,秧苗素质高、栽插质量好进度快、群体优势强。
三是气候影响较小。今年上半年气候整体较好,有利于早稻正常生长发育。今年早稻普遍播插较早,但受3月底至4月低温阴雨天气的影响,早插秧没有早发,加上5月中旬后温高光足的气候条件十分有利于早稻的生长发育,表现为晒田及时彻底、有效茎蘖数多。6月中下旬早稻灌浆期间,连阴雨持续时间较长,延长了水稻灌浆时间,有利于后期充分灌浆、提高千粒重。
四是病虫防控有力。尽管今年二化螟、纹枯病、稻瘟病发生均较常年早、重,但是由于防控措施有力,没有造成较大的危害。据调查,今年早稻二化螟呈大发生趋势,市植保站早预报、早防控,科学合理用药,全面推广统防统治,使全市早稻枯心株率控制在0.5%以下。
三、主要措施
一是抓集中育秧,促面积发展。天门市把早稻集中育秧作为扩大粮食面积、提高粮食单产、确保粮食安全的重大举措来推进,通过政府引导,项目支撑,技术服务,依托专业合作组织、种粮大户、农技服务中心,新建育秧基地378个,其中大型基地1个,中型基地7个,小、微型基地370个,全市集中育秧面积116.4万平方米,早稻种植由过去传统的5个乡镇发展到8个乡镇。在集中育秧的带动下,九真镇高垱、龙背、杜场等村全部种植双季稻,全镇“单改双”面积近6000亩。
二是抓高产创建,促平衡增产。整合水稻集中育秧、农业科技入户、病虫害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高产农田建设、以钱养事等项目资金,全市建立早稻高产创建、高产模式攻关示范样板7个,着力解决了生产上存在的整体密度偏稀、肥水管理粗放、病虫防治不到位、人工投入过大的问题,科学协调个体与群体、投工与投入的矛盾,在生产环节组织开展技术培训、现场观摩会5次,发放技术资料2万份。全市早稻优良品种、统防统治、全程机械化生产等技术基本普及。
三是抓科技抗灾,促稳长健长。针对今年4月中旬到5月上旬低温、阴雨、寡照等不利气候因素,为了防止早稻受冻受害,造成缓苗期延长、生长缓慢,晒田困难,无效分蘖较多,群体数量大,个体质量差的问题,及时提出了喷施叶面肥与增施锌肥相结合,提高抗逆能力,促早生早发;加强肥水管理,及时晒田控水控苗,防止惜水惜苗;搞好叶面喷肥,提高千粒重等田间管理技术意见,为实现早稻稳长健长提供技术支撑。
四是抓社会化服务,促高产高效。积极扶持专业合作组织开展以专业化、市场化、全程化的社会服务,全市开展集中育(供)秧、机械插秧的专业合作社13家、病虫统防统治的专业合作社35家,全程服务的专业合作社2家。天门市华丰农业合作社、天门市惠丰水稻种植合作社以社会化服务试点项目为依托,按450元/亩的价格与农民签定包括机耕机整、集中育(供)秧、机械插秧、配方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机械收获全程服务合同3万亩,并与湖北庄品健、湖北天鑫米业联合,承诺保证服务区早稻按高出市场价0.02元/斤全部收购。社会化服务的发展完善,进一步带动了早稻生产的发展,九真镇今年早稻面积3.81万亩,较上年增加0.57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