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拾金不昧 李红芳:失主逢年过节发来问候

25.10.2015  13:51

  长江日报讯 记者王兴华 余坦坦 罗斌 通讯员山婵媛

  他们有很美的名字,比如城市天使、城市美容师。很多人看不到,这些美丽的名字背后,是他们的默默付出、艰辛劳动甚至鲜血和生命。

  26日是武汉市环卫工人节。昨日,一位普通的环卫工人,江汉区城管委清扫四队李红芳,登上由长江日报与市民之家联合主办的第96期市民大讲堂。站在讲台上,42岁的她回味着作为一名环卫工人的幸福与自豪。

   等失主取钱包自己晚下班2小时

  每逢节日,在沌口打工的孙斌都会给李红芳发短信问候。

  2012年7月一个早上,李红芳像往常一样在汉口火车站站前广场做保洁,看到一个钱包躺在那里。“一定是被小偷‘扒’过之后丢下的。”作为在这一带工作的老清洁工,李红芳一看便猜到是怎么回事。

  李红芳说,“钱包里有两张身份证、医保卡等,这些东西对于失主是十分重要的。我当时琢磨要想办法还给他。

  李红芳在钱包里找到了一张手机的缴费收据,对照身份证后,确定上边的手机号就是失主的。按照这个号码,她打通了失主孙斌的电话。接到电话,小伙子惊讶不已,“我知道包是我上午坐车的时候被偷的,以为肯定拿不回来了,没想到李阿姨对这样一个钱包也如此上心。我立刻从沌口坐车过来取”。

  按规定,李红芳11时30分就下班了,为了等孙斌来取钱包,她一直守到下午1时多。

  每年,她都能捡到五六个钱包或背包,最多时捡到一张20万元的欠条,李红芳一样不少地还给失主。有人想要酬谢她,她坚决拒绝。“别人的东西,我怎么能要?”她说。拾金不昧,李红芳已坚持22年。

   最难受的是别人不尊重自己劳动

  儿子曾经问过受委屈的李红芳:“我真搞不懂,难道这二十几年你没有任何机会,就算摆个地摊,卖点小吃也比这强呀,非要扫大街受别人的气?

  有一次,一位市民站在垃圾桶旁把垃圾扔在地上。李红芳礼貌地劝他,他却冒出一句:“我们都扔垃圾桶,你们不是要失业了?”还有一次,扫地时她不小心碰到窜出来的小狗,李红芳连忙道歉但还是遭到狗主人的指责。

  台下的听众有不少是环卫工人,李红芳说出了他们的心里话,“作为一名环卫工人,最难受的就是别人不尊重自己的劳动,在刚刚清扫过的马路上扔垃圾;最幸福的就是觉得这个城市越来越温暖,越来越多的市民关心和尊重我们”。

  为什么能坚持下来?面对观众,李红芳朴实地说:“扫街是我的工作,捡垃圾是我的工作,天热时有市民会给我们送水,天冷时有商家会喊我们进去热饭,我觉得还是好人多。我靠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美化城市,我觉得挺骄傲的。

  儿子长大了,也慢慢理解了妈妈。有时学校放假时,他也想替妈妈去扫马路,李红芳笑着说,按规定不允许,就没有让他去,有这份心就好。

   想代表所有环卫工对城市说声谢谢

  每天早上7时开始,李红芳都会对汉口火车站周边道路环境卫生进行日常管理和巡查。清扫马路、用夹子捡垃圾、洗刷200米的交通护栏、把30多个垃圾箱逐个擦洗干净——这就是她一天的工作。

  李红芳从来没有想到,自己“扫马路”能扫20多年。

  作为一名老环卫工人,李红芳感受着城市的变化,也感受到了城市的温暖。她说,工作条件好了,待遇也在提高,环卫工人都特别感动。

  李红芳说,现在工作有休息点,配备了饮水机、微波炉、电风扇、衣柜等生活用具,使环卫工人有了自己临时的家,夏天能避暑歇息,冬天能吃上热饭热菜。相比过去,环卫设施也在不断更新,各种新设备的使用,减少了劳动量,也提高了效率。

  她笑着说,有关部门经常会请环卫工人吃饭、看戏,觉得心里挺温暖的。她说,想代表所有环卫工人,对城市说一声谢谢。

  昨日,环卫工人李红芳走进市民大讲堂,讲述自己在岗拾金不昧20年的故事。本报小记者团向李红芳献花 记者陈卓 摄

   互动

  如果妈妈是环卫工人你会告诉同学吗

  本报讯(记者王兴华)“宁愿自己一身脏,换来城市家园美”,李红芳的故事打动了台下的小观众——育才实验小学小记者团的小记者们。

  “如果你的妈妈是环卫工人,你会告诉同学吗?”面对主持人的这个问题,一位小女孩马上站起来大声回答:“我会告诉同学我妈妈是环卫工人,她用自己的辛勤劳动让城市变美。

  市民大讲堂结束时,一位小记者说,听了李阿姨的故事,才知道环卫工人这么辛苦,自己要把李阿姨的故事讲给家人听,如果家人在马路上乱扔垃圾,自己一定会制止,并且告诉他们环卫叔叔阿姨很辛苦,要做文明市民,把垃圾扔进垃圾箱。

(见习编辑 金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