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引才 武汉5年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5000多名
第十五届华创会今日在汉启幕,作为我省引才的一张名片,武汉将再次向海内外英才发出最诚挚的邀请。
经济进入新常态,创新驱动发展成为时代最强音。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以130万在校大学生数量位居全球城市第一、拥有84所高校和100多个科研院所的人才大市武汉,正以更开放的胸襟诚纳全球英才,最大限度释放人才红利,以“建设国际性人才高地”托举万亿倍增梦想。
近5年来,我市已引进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5000多名。其中,中央“千人计划”专家267人,武汉“黄鹤英才计划”、“光谷3551人才计划”入选人才1100余人,这个数量在中部城市居首。
创新引才政策“多重奏”
武汉成为创新创业人才的集聚磁石
今年3月1日,《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正式施行,专为“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制定的免责条款和容错机制,再次使东湖“人才特区”引发全国关注。
实施人才驱动战略,政策创新是最有力的杠杆。2009年,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批首年,即启动实施“人才特区”战略,推出大规模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3551光谷人才计划”。截至目前,“人才特区”已累计投入人才专项资金12亿元,引进了3000多个高层次人才及团队加盟。
作为人才制度创新的试验区,成功的“光谷经验”往往被复制为“武汉模式”,普惠全市人才。2012年,我市在东湖“人才特区”试点基础上,推出“1+9”系列人才新政。三年来,“1+9”政策频添新成员,科技创业、海外人才社保、外籍人才签证与居留等支持服务政策不断推出,扩展成“1+N”人才工作创新政策体系。
一座全面发展的创新型城市,需要各层次各领域人才的共同支撑。不拘一格用人才,我市谱写出人才政策创新的“多重奏”:2010年,全市范围内启动实施“黄鹤英才计划”,面向海内外引进和培养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产业领军人才、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2014年,重点培养支持武汉本地各行业优秀人才的黄鹤英才(专项)计划推出,计划用10年左右时间,在十大重点领域遴选培育约3000名本地优秀人才,使我市“黄鹤”系列引才、育才计划更趋完备。
干事创业平台多样化
武汉搭建创新创业人才的圆梦舞台
人才以用为本。武汉瞄准“建设成为我国发展软环境最优和最适宜创业城市之一”的目标,构筑起多层次、多样化的创新创业平台体系,让各类人才在汉圆梦。
三大国家级经济开发区齐头并进,为高端产业发展提供广阔平台。仅东湖高新区未来科技城,就已累计引进央企、大型民企、跨国公司等140余个产业及研发项目落户,初步形成6大高端产业集群,产出了“富氧燃烧”、生物炼油、裸眼3D等多项重大科技成果。
150余家创业孵化器遍布全市,激励保障人才创新创业。各区围绕新兴产业和新型业态,纷纷打造各具特色的创新创业园区(街区),探索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场等新型孵化模式,构建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
“政府搭台,人才唱戏”,激发出巨大发展能量。去年,我市经济总量首破万亿元,高新技术产业贡献了6725亿元产值,同比增长20%。在科技部公布的全国114家高新区排名中,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连续两年综合实力居全国第3位,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能力居第2位。
生产生活服务“全链条”
武汉担当创新创业人才的坚实后盾
在我市一家企业商务部门负责人的手机通讯录中,有几位有呼必应的VIP——他们是对口联系的人才服务专员。像这样的人才服务专员,我市已有400多名,分层级、分领域、分职能实现“网络化”全覆盖,每位人才专员结对联系自己所负责网格内的人才,提供“保姆式”的全程跟踪服务。
“网格化”实现了服务对象的全覆盖,“全链条”则保障了服务内容的全过程。2012年,我市在市民之家创设高层次人才服务“绿色通道”,采取“一站式”并联办理的模式,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创业融资、优诊优疗、子女入学、出入境等23项服务。“绿色通道”自开通以来,已累计帮助高层次人才办理服务事项1000余件。
今年4月,“武汉人才创新创业超市”全新启用。围绕人才创新创业的成长路径和发展阶段,该服务平台致力为各类创新创业人才及企事业单位、高校院所等,提供创业体验、企业孵化、生产经营、产业链拓展等服务,使全市横到边、纵到底的人才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更加完备。(长江日报记者 李晓萌 通讯员 武人才)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