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评出2014年宜昌十件大事
原题:三峡日报编辑部评出2014年宜昌十件大事
1、教育实践活动扎实开展,两项经验全国推广
扎实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四风”方面突出问题得到有力整治,全市5500多个立行立改项目全部整改到位。“我为群众办件事”、英雄民警胡钦春被中央教育实践活动办公室列为重大经验和重大典型,中宣部两次组织中央主要媒体集中采访报道,在全国全省产生广泛影响。为巩固活动成果,全市创新开展了“察担当、促有为”专项考察活动,对全市109个县级领导班子及723名县级领导班子成员进行专项考察,对反响较差的5个县级班子进行调整,对30名“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个人进行提醒约谈。
2、经济总量突破三千亿元,宜都首次跻身“全国百强”
全市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实现历史新突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外贸出口规模等继续保持全省第二。经济总量突破3000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全省,综合实力保持中部同等城市第二、沿江同等城市第四,在全省“三个三分之一”经济布局中占据更重要地位。宜都市以综合实力第98位的成绩入列“全国百强县市”,成为宜昌首个、全省第二个“全国百强县市”,亦是此次全国4个新进百强的县市之一。宜都、夷陵、当阳、枝江继续跻身全省县域经济十强,全省镇域经济百强中宜昌占17个,数量居全省第一,其中2个进入十强。
3、主动对接上海自贸区,“先照后证”全国领先
在全省率先学习对接上海自贸区,重点推进市场准入、简政放权、投资制度、社会信用、行业监管、综合执法“六大制度创新”,落实区域、通道、招商、服务“四大对接合作”。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推行“先照后证”、“三证合一”,全年新增市场主体9万余户,投资审批提速80%,成为全国审批事项最少的地市之一。入选“中国最佳营商环境”十大城市。全市创新发展喜结硕果,承担国家试点事项达15项之多,成功进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全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国家创建新能源示范城市、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国家信息惠民试点城市等行列。
规划建设精细化工、食品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六大千亿产业。继精细化工、食品生物医药产值双双过千亿元后,先进装备制造业产值突破千亿元。新材料、文化旅游、现代物流产值增幅达到两位数。6家企业入选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秭归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获批国家5A级景区,宜昌5A级景区达到4家,位列全国地市级城市第二位。2014年9月25日,三峡大坝旅游景点对游客实行门票免费,宜昌游客量呈爆发式增长。全年接待游客突破40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36亿元。
5、三峡机场旅客突破百万,交通入列全国区域枢纽
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指导意见》,将宜昌列入全国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宜昌港纳入国家港口功能布局,“五桥一隧道”项目纳入国家长江经济带综合交通规划,三峡翻坝物流产业园上升为省级战略。宜巴高速、保宜高速宜昌段建成通车。动车联网北上广渝,平均11分钟一趟列车进出宜昌东站。三峡机场年进出港旅客112万人次,跃入中型机场行列。目前三峡机场开通至北京、上海、广州等22个境内外主要城市的直达航线。这是继赢得全球民航服务业奥斯——SKY-TRAX四星机场后,三峡机场取得的又一佳绩。
6、开放合作硕果累累,投资亿元以上在建项目八百余个
加强与全国知名企业合作,实现产业招商新突破。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投资400亿元,引入世界及国内行业领军企业,打造特色鲜明的后现代生态智慧新城。中建三局、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华彬集团、广药集团、均瑶集团、惠科电子、东土科技、一号店等国际国内龙头企业相继落户宜昌,加快推进与武钢集团、三峡集团、葛洲坝集团等企业多板块、多领域的合作。全年在建项目2574个,投资亿元以上在建项目840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120亿元。
7、绿化美化扮靓大城,宜昌新区初显形象
深入推进城市整理,加快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完成城区建筑综合整治项目172个、亮化工程143处,义务植树974.7万株,植树造林24.8万亩,开建磨基山等六大景观公园,30.5公里运河综合整治后水清岸绿景美,城区沿江60余公里“江穿城、城镶山”,正在打造“车在林中走,人在景区游”的“生态景区”。宜昌新区坚持后现代理念,不出城郭而享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致,全年集中开工重大项目127个,当年完成投资180亿元,近三年累计投资近1000亿元,至喜长江大桥、规划展览馆、博物馆、奥体中心等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民生项目、生态景观项目加快推进,新区骨架基本形成。
全市上下坚持以人为本、全域统筹、产城共荣、片带推进,高位推动“四化同步”试点示范建设,走出了一条符合宜昌实际、具有宜昌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创造了远安县“全域景区”、夷陵区“产城共进”、枝江市“园区引领”等建设模式和典型经验,为全省区域协调发展树立了示范和标杆。经过两年攻坚,投资1.83亿元,覆盖全市1411个行政村,率先在全省实现农村光纤“村村通”,打通农村信息化服务“最后一公里”。依托这张“大网”共建共享智慧宜昌,搭建农村电子村务、学务、商务、服务综合平台,打造社会治理创新城乡网格全覆盖的全国标杆。
9、文明创建再创佳绩,中国诗歌之城钢琴之城花落宜昌
作为湖北唯一全国文明城市,宜昌在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考核中取得优异成绩。以“六进网格”活动为平台,推进核心价值观融入群众日常生活的做法,入选中宣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国百家经验”。85人入选“中国好人榜”、“湖北好人榜”和“荆楚楷模”。成功举办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第四届中国宜昌长江钢琴音乐节、首届宜昌艺术节,荣获“中国诗歌之城”、“中国钢琴之城”,国内最高诗歌奖“中国屈原诗歌奖”永久设立宜昌。歌曲《江河恋》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动画片《中华鲟历险记》入围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全民阅读指数居全省同类城市首位。
10、“品质宜昌”尽展魅力,“食品安全”榜上有名
扎实推进“品质宜昌”建设,连续两年服务业顾客满意度测评、游客满意度调查综合指数位居全省第一。新增湖北名牌产品12个。荣膺“2014年度质量魅力城市”称号。推进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致力把宜昌建成食品安全典范城市、美食之都。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在香港发布“2014中国十佳食品安全城市排行榜”,宜昌与台中、香港、澳门等城市一起上榜。与此同时,重典重拳治污治霾,在全国首批开展城市环境总规编制,出台大气污染防治等20多个管理规定。关闭城区美联、安能热电厂和39座土砖窑,淘汰黄标车29782辆,在主城区全面“禁鞭”。成功进入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编辑:刘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