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生命垂危被救 30年后成企业家捐百万救助金
本报讯(记者黎清 通讯员高婷 龚雨西)30年前,他是生命垂危的穷学生,医院破例收治住院,医护人员悉心照顾,将他从死神手中拉了回来;30年后,他成为事业有成的公司董事长,在当年救了他一命的医院设立专项基金,帮助那些家境困难、病情重大而有望医治的病人。昨天,“盛帆基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胸外科专项救助金”签约仪式在人民医院举行。
这项救助金是民营企业武汉盛帆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设立的。公司董事长李中泽来自嘉鱼县,读大学期间患败血症于1987年和1988年先后两次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手术治疗,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下,得以康复。
当时,由于家境贫困交不起住院费,医院方面反复跟校方联系,最后成功为他争取了1万多元手术费。现在,为回报社会,李中泽决定在他创立的“盛帆公益基金”中,专门设立“盛帆基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胸外科专项救助金”,总额100万元,主要用于救助家境贫困、病情重大、有望医治的胸外科病人。
据了解,目前盛帆股份年利润约5000万元,公司利润的15%会投入到盛帆公益基金中,而李中泽个人收入的30%也会投入到基金。李中泽说,希望这个专项救助金,可以缓解那些像他当年一样承受着病痛折磨患者的经济压力。据了解,盛帆基金将有专人与医院对接,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到实处,帮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昨天,多位医疗界资深人士介绍,在武汉地区,到目前为止以个人或民营企业名义捐赠的专项疾病救助金还非常少见。他们表示,这种特定疾病救助基金在发达国家比较普遍,希望盛帆胸外科救助金的设立能起到示范作用,期望更多的成功人士通过这种方式帮助经济困难的病人。
难忘30年前 救命之恩
1987年8月,在南开大学读完大一,李中泽回嘉鱼过暑假,因背部出现伤口没在意,仍下田插秧,结果细菌感染,得了类似于白求恩的病(脓毒血症),由于从小体弱,加上县医院误诊,病情一拖再拖,以至于全身化脓,尤其是肺部感染。
几经辗转,李中泽的父亲揣着亲友借的400元,将他送至湖北省人民医院,可1.7万元的医疗费,对这个贫困家庭而言无疑是天文数字。在家人绝望之时,医院医务科的解其锌了解到李中泽是南开学子后,请医院先行垫付,并积极联系南开大学,为其成功争取到1万多元手术费。当时李中泽已无意识,昏迷10天,5次下达病危通知……
“隐约记得一位头发斑白的医生,背着我上上下下做检查;当年年近70岁的姚教授每天到病床前安慰我,给我信心。”李中泽说,那时因长时间大量输血,身体瘦弱至极,仅70斤,长期静脉注射,血管很难扎针,是护士刘仙桃小心翼翼地从我的大拇指注射。
从1987年8月到1988年4月,李中泽经历了引流、开胸等数次手术,最大的一次胸解手术意味着肺功能的部分丧失和身体的畸形(切断6根肋骨,右肺压缩2/3),全身血液被换了两次——共输血10000CC。因肺功能欠缺,呼吸不畅,李中泽长期睡眠不好,经常产生幻觉,痛苦得让人绝望。
“每当想放弃时,总记得毛志福大夫说之前有位聋哑患者做完手术后,存活了10年,他鼓励我第一个目标至少再活10年,想着国家、学校花了这么大的代价,医护人员尽心尽力这长时间,再加上亲友、老师同学的关心鼓励,我告诉自己不能放弃。”李中泽说,休学一年后,直到1990年,他用两年的时间学完了3年的课程,与同学一起顺利毕业,被分配到了武汉。
努力30年 回报社会
经过不断的康复治疗,十年以后的1998年,李中泽的健康状况大为改善,过敏反应只是偶尔发作。他创办了武汉盛帆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从零资产、5个人、2间简陋的办公室起步,经过18年的发展,到今天,总资产已超过5亿元。
在公司成立之初,李中泽就将母校南开大学的校训“允公允能,日新月异”作为公司的核心价值观,从2001年公司开始盈利以后,他个人以及盛帆公司就致力于各种各样的慈善公益活动,修桥铺路,扶危济困,助学助医。零零散散的捐赠,累计至今已有1300余万元。
2015年初,李中泽在省民政厅注册了总资金规模达1000万元的盛帆公益基金会,盛帆基金主要的使用方向是教育、医疗救助和养老。
“重病来袭却没钱看病的那种煎熬而痛苦的心情,我深有体会,所以我感谢我的母校南开大学,将国家拨给学校400个人的医药费用在了我一个人身上!这份恩情至今我无以为报,我通过设立南开大学盛帆教育基金来帮助贫困的学子们,目前捐款超过700万元。同样的,今天盛帆公司通过盛帆公益基金会捐赠100万元,设立“省人民医院胸外科医疗救助基金”。李中泽说,这个行动不仅是要感谢省人民医院当年的救命之恩,同时也希望能用一己的绵薄之力,缓解在这里就医的病患的经济压力。更希望通过这样的行为,带动社会上更多有经济能力的爱心人士,也积极投身于公益事业中来,扶弱济贫,助困助医,用爱心温暖人心,让更多的生命都有被救治的机会。
据了解,盛帆基金会对任何慈善活动并不设置上限,主要考虑的是它的社会效益,如果湖北省人民医院愿意,盛帆基金可以和省人民医院合作成立更大规模的专项救助基金,尽可能发挥民间慈善的力量,让社会上相对分散的捐赠,能源源不断地、精准地用于贫困人群重大疾患的救治中去。
“靶向治疗”
传递希望
晨报评论员 郭钦
医者仁心,李中泽感受到了这种“仁”,感恩于这种“仁”,便将更多的“仁”回馈给社会,这实在是对爱和善意的最好传递。
重病来袭却无钱看病,李中泽的经历,让他对这样的煎熬和痛苦深有体会。不幸中的万幸,30年前的他在医护人员和学校的帮助下,渡过了疾病和经济的双重难关。但还有更多人,有着同样的不幸,却未必能有同样的幸运。现在,通过专项救助基金的设立,李中泽让个体曾经的幸运,找到了可以复制的模式,也给了更多陷入困境的患者一个生的机会。
就在几天前的两会上,总书记回应政协委员关切时,就曾说过,对因病致贫可以采取“靶向治疗”。总书记提出的是思路,而如李中泽这样,以个人所创立的公司名义成立疾病专项基金,定向救助贫困重病患者,可以说正是“靶向治疗”这一思路的具体可参考路径之一。就像报道中所说,它能最大程度发挥民间慈善的力量,让原本相对分散的社会捐赠,源源不断、精准地用于贫困人群重大疾患的救治中去。
救的是贫,其实更是命。而有了命,也就给以后的生活和脱贫,留下了更多可能和希望。就像曾经的李中泽,战胜了疾病,也走向了人生的新高度,获得了能帮助更多人的财富。一个人从绝望到希望的过程,催生出可以让更多人从绝望走向希望的基金,想必,它也能催生出惠及更多人的爱和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