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时隔5年再启江豚生态大型科考 3400公里从武汉启程
11.11.2017 14:27
本文来源: 湖北在线
昨日,汉口江滩武汉渔政码头,两艘科考船鸣笛起航,溯江而上,2017年长江江豚生态科学考察启动.这是时隔五年,农业部再次开展的全流域长江豚类大型科考.这也是“长江大保护”战略实施后的首次长江生态大型科考.
此次考察计划持续40天,涵盖从宜昌到上海长江中下游干流,洞庭湖、鄱阳湖以及主要的叉江河支流,行程约3400公里,将对长江江豚种群数量进行摸底,同时调查了解栖息地环境质量.
两艘船一前一后独立考察
参加此次科考的队员共35名,除了来自中科院水生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渔业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的科研人员,还有来自湖北、安徽、江苏、湖南等地江豚自然保护区的技术人员.
此次科考之前,11月9日,楚天都市报记者提前探访,随科考船进行武汉江段的实地演练.
当天下午2点多,所有科考人员登上一艘科考船,往上游天兴洲方向进行实战演练.科考队现场指挥、中科院水生所郝玉江博士介绍,此次科考参考了2006年和2012年的考察,运用了国际先进的豚类调查方案,主要采用目视观察、声学考察、环境数据采集等方法.与往年不同的是,这次首次尝试无人机遥感镜头监测江豚栖息地环境.
二层甲板上,设置有观察平台,约4.5米的高度,视线开阔.目视考察组工作时,观察平台两端各站一名观察员,用望远镜在江面分别进行100度左右范围的搜索,观察跃出江面的江豚和白豚.中间是数据记录员,在记录观察员所报数据的同时,用望远镜或者肉眼在船的前方180度范围内搜索江豚和白豚.“目视考察是本次考察中的最主要部分.”郝玉江说,考察时,两艘科考船同时行进,一艘负责南岸,另一艘负责北岸,前后相距5—10公里,船速保持每小时15公里.一旦发现江豚,前船继续航行,不接近观察;后船则接近江豚考察群体大小.为了确保数据的独立性,前船发现江豚后,不能给后船以任何暗示.
楚天都市报记者站在二层观察平台发现,阳光打在江面上,十分晃眼,用观察员的望远镜试着看了几分钟,眼睛有点酸胀.“江豚要浮出水面呼吸,平均每分钟出水两次,每次也就两三秒,在辽阔的江面,肉眼只能看到几个黑点.”郝玉江说,为了防止视觉疲劳,观察员每隔30分钟换一次位置,每1个半小时换一次班.
目视考察之外,设置声学和环境考察组,可以让数据更精准.
在科考船头的一层甲板,安装了一根类似细水管的装置,声学探测仪将由此下水,在水中捕捉江豚发出的声呐信号.
长江江豚种群仅剩千余头
江豚在长江流域生活了2500万年,然而,直到2006年追寻“长江女神”白豚的过程中,人们才发现,这种被称为“微笑天使”的长江精灵正在加速离开我们.
2006年11月6日到12月13日,一个由来自中国、美国、英国、瑞士、日本、德国、印度7个国家的科学家组成的国际考察队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长江淡水豚类科学考察,对长江豚类的生存状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摸底调查.经过总共39天、3400公里的航行,没有发现中国特有物种白豚的踪影.
2007年,白豚被科学家宣告功能性灭绝,此后,长江江豚成为中国内陆水域仅存的水生哺乳动物.郝玉江介绍,2006年的科考发现,江豚的生存状况同样不容乐观,从宜昌至上海1667公里的干流江段中,仅发现江豚700至900头.科学家们估计,加上洞庭湖、鄱阳湖两大淡水湖泊的种群,长江江豚种群数量约为1800头.2012年科学考察发现,长江江豚种群数量仅为1045头,情况极度濒危,长江干流仅剩500头,6年下降速率超过13%.
楚天都市报记者从今年成立的江豚拯救联盟了解到,今年各地志愿者已发现了21头死亡江豚,其中江西省发现最多,为9头;其次是湖南省,为4头.发现死亡的江豚后,志愿者会第一时间反映给当地的渔政部门,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
长江干流航行的船只的噪音和螺旋桨,时刻威胁着江豚的生存,滥捕乱捞和非法渔具的大量使用、水质污染、一些水利设施的建设也威胁着江豚的生命.
郝玉江介绍,多次综合考察发现,长江江豚面临的主要威胁是:水利工程建设导致种群之间的迁移和交流被中断;水域污染;大面积挖砂破坏栖息环境;高密度航运造成被螺旋桨打死打伤;长江水生生物资源衰退,食物来源减少;违法网具造成的直接伤害.
考察还设计了白豚预案
2002年7月14日.郝玉江对这个日期铭刻在心.这是人类饲养的最后一只白豚淇淇死去的日子.这位生长于河北的豚类科研者,2003年来到中科院水生所,和他心目中的“长江女神”擦肩而过.
和郝玉江一样,人们不愿相信,白豚就此消失.在白豚被宣布“功能性灭绝”后的第9年,去年10月4日,一支民间考察队在长江安徽芜湖黑沙洲附近水域看到了疑似白豚.水生所立即前去调查,但不知所踪.
这次科考会不会寻找白豚?面对这个问题,郝玉江回答肯定,“我们永远不会放弃寻找白豚的努力,这是一个科学态度,更是一个情感问题.”
这次科考专门设计了“发现白豚预案”.根据预案,无论哪一条科考船,如果发现白豚,其他考察活动立即终止.要求观察员首先拍下照片,在可能的情况下进行相关的声学录音,考察船至少离开白豚几百米远,不干扰动物.“如果在目视考察中发现了白豚的踪迹,声学系统将立即对白豚的声信号进行监听.”郝玉江说.
来自湖南的江豚保护志愿者刘科,多年致力于生态环境保护,应征为此次考察的科考纪实员,将用一周的时间跟随科考队,用照片和文字记录科考全程.“我非常珍惜这次机会,希望能看到,能记录下更多的江豚,甚至白豚.”刘科说,近些年,洞庭湖、鄱阳湖和长江水域虽然成立了江豚巡护队,不少志愿者也自发参与其中,但依旧是杯水车薪,需要更多的人参与.
在昨天的起航仪式上,农业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副主任赵依民表示,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启动对长江江豚种群数量和栖息状况的全面摸底普查行动,意义重大.“这将为长江江豚保护提供科学基础,进一步提升长江江豚保护措施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时效性.”“我们要吸取教训,我们把白豚送走了,不能再把江豚也给送走了.”此次科考的总指挥长、中科院水生所副所长王丁说,这次科考使命光荣,要为江豚保护提供一个坚实的基础.这次科考的最终结果,将于明年3月公布.
【江豚保护时间轴】
2006年11月,国内启动首次大规模的长江淡水豚类考察活动.随后,白豚被认定为功能性灭绝.
2008年,长江淡水豚类保护网络成立.
2012年11月,第二次长江豚类科考.总共目视发现长江江豚380头次,明显少于2006年考察的851头次.
2012年12月《长江江豚拯救行动计划》正式发布.
2015年3月,长江江豚迁地保护工程启动,何王庙/集成保护区繁殖种群建立.
2016年12月,《长江江豚拯救行动计划(2016-2025)》发布.
2017年6月,长江江豚拯救联盟成立.
(根据第三次江豚科考宣传材料整理)
(楚天都市报记者陈凌墨摄影:楚天都市报记者王永胜)
本文来源: 湖北在线
11.11.2017 14:27
故
事
长江江豚迁地保护种群规模超100头
新华社武汉12月11日电(记者黄艳)经过20多Whtv.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