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信心 打赢治污攻坚战——二论深入学习贯彻2017年全国环保工作会议精神
中国环境报评论员
“做好环保工作,首先要明大势、掌大势,顺势而为,乘势而上。” 在刚刚闭幕的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强调,要科学把握中央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架构,准确分析当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形势,清醒认识环保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坚定信心,确保完成2017年工作任务。
趋势清则方向明,判断准则信心增。我们要深入分析、科学研判、准确把握环保工作面临的形势,理清总体思路,把握前进方向,正确决策部署,科学有序推进环保各项工作,切实提高环境治理水平。
当前,环境保护仍然处于负重前行的关键时期,面临许多新的困难和挑战。经济总量仍在持续上升,污染物新增量依然处于高位,环境压力十分巨大。多类型污染交织、新老环境问题并存,其背后既有自然的因素,更有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同时,随着环境治理措施深入推进,留下的很多环境问题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复杂性在增加,解决的难度在加大。
从外部来看,伴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部分地区发展和保护的矛盾更加突出,布局性矛盾增加潜在环境风险;一些地方环保工作和投入力度减弱,一些领域环境治理有所放松,一些企业环境治理意愿下降。这都向中央决策部署的落实、污染治理工作的深入推进提出了挑战,增加了难度。从内部来看,面对严峻形势和繁重任务,环保系统还存在思想、作风、能力和准备上的差距,工作方式方法创新不够,手段措施灵活不够,环境管理的系统化、科学化、法治化、精细化和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
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环境质量要有根本性改善,必须经历一个长期且艰苦的过程。这要求我们既要有打攻坚战的决心,也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只有坚定信心,常抓不懈,久久为功,才能打赢这场攻坚战。
在正视困难和挑战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国环境保护正在迎来难得的历史机遇,正在蓄积深厚的澎湃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已成为党新的执政理念和发展理念,为环保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政治保障;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环保体制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激发了环境保护的制度活力。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全面进入新常态,持续发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得我国经济内在系统正在发生一系列重大变化,发展方式、速度、增长动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等总体上有利于环境保护;公众生态环境意识日益增强,全社会保护生态环境的合力逐步形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创造了良好条件。
经过多年来的持续努力,我们欣慰地看到,一些主要污染物削减在“库兹涅茨曲线”上迎来拐点,速度甚至比发达国家在同一发展阶段还要快;污染治理三大战役深入推进,一些地方在环境质量改善上已取得了实在成效。实践证明,我国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的治理方向是正确的,措施是有效的,这为我们完成今后的环保工作任务打下了基础,同时也增强了我们解决环境问题的信心。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环境保护既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负重前行的关键期;既是实现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的窗口期、转折期,也是遇险克难的攻坚期。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们既要有紧迫感,又不能急于求成、自乱阵脚;既要保持战略定力,又要积极作为,创新方式方法,持续提高环保工作预见性、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补齐环保短板,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的环境治理成果。
艰巨的任务考验着我们的意志品质,崇高的使命召唤我们奋力前行。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抓住重点,找准突破口和着力点,综合施策,迎难而上,全力攻坚,打好污染治理攻坚战,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为建设美丽中国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