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不脱贫 帮扶不脱钩--农业部定点扶贫恩施州30年纪实

21.02.2016  10:19

  恩施州,农业部定点扶贫地区,一扶就是30年。

  30年来,农业部派出挂职干部121人,支持恩施州各类农业项目400余个,项目总投资达40多亿元,帮助全州累计减少贫困人口100多万。“农民不脱贫,帮扶不脱钩”的铿锵承诺,在恩施大地回响。

  夯实产业扶贫之基

  1986年,共和国最年轻的自治州——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成立3周年,农业部就开始定点对口帮扶。保温饱、建基地、编规划、扶产业,农业部历任部领导的足迹印在土苗山乡。

  抓特色产业促扶贫。“万亩乡镇千亩村”,“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特色农业板块基地建设持续推进,成效显著。

  马铃薯,这个恩施人世代果腹充饥的“土豆”,在2015中国南方马铃薯大会上被授予“恩施硒土豆”区域公共品牌。《恩施州关于推进马铃薯主粮化的实施意见》、《恩施州马铃薯主粮化专业规划》相继出台,背后是农业部第十批定点扶贫联络工作组成员、恩施州委常委、副州长冯忠泽的艰辛付出。“这些挂职干部懂政策、接地气,带来了新观点、新思维、新作风,为恩施州脱贫奔小康作出了重大贡献。”谈及农业部的帮扶,州委书记王海涛说。

  世界硒都,是恩施独有的“名片”。把富硒产业作为群众脱贫的重要产业来推进,农业部支持恩施州成功举办了两届“中国硒产品博览会”。目前,全州硒产业总产值达到280亿元,富硒茶产业集群、富硒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入选湖北省年度90个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之列。

  助推农业产业化。在农业部帮助下,州政府出资1000万元注册成立了恩施硒康牧业公司,搭建起与中牧集团合作平台。目前全州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逾万家,2015年全州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195.5亿元(除烟草行业),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恩施工业经济的主力军。

  30年持续发力,全州特色农产品基地面积达500多万亩,已建成湖北最大的烟叶、茶叶、高山蔬菜生产基地,全国四大魔芋主产区和全国最大商品药材基地。

  增强可持续发展之力

  定点帮扶,增强可持续发展,给当地百姓留下源源不断的“存折”。30年来,农业部孜孜以求。

  立足资源禀赋,发展旅游业,繁荣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群众。近几年来,恩施州旅游业蓬勃兴起,游客量以年均千万级速度井喷式增长。

  采纳农业部工作组建议,恩施州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已成为农民收入的新增长点。全州已建成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1个,国家级休闲农业示范点2个,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7个,省级观光农业园区2000余个。全州旅游产业每年直接承载10万农民就业,拉动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带动全州每年减少贫困人口15万人。

  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通过清洁能源入户工程,初步形成了以沼气池为主导,以太阳能、生物质能为补充的多能互补格局,全州户用沼气池达到56.2万口。结合农业部“全国10个循环农业示范市州”项目,全州大面积实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项目,生态家园建设“恩施模式”,在全省和全国部分农村地区推广。

  力促品牌农业建设。恩施硒茶、伍家台贡茶、恩施玉露、“清江源”烟叶、“思乐”牌冷鲜肉、“大山鼎”高山蔬菜等品牌享誉全国,产品俏销大江南北。目前全州拥有中国驰名商标4件,湖北省著名商标65件,湖北名牌产品42个。

  说到农业部帮助恩施打造品牌农业,恩施州茶叶协会会长苏方俊想起一件往事:他参加2014中国茶叶博览会时,农业部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中心主任张华荣多次来到恩施展区指导。原来,张华荣曾被选派到恩施担任州委常委、副州长,回到农业部之后,依然对支持恩施品牌农业发展不遗余力。

  点亮科技脱贫之光

  “农业部30年科技扶贫恩施最大的成果,就是打造了具有山区特色、带动力强的州级农业科技创新平台。”曾在农业部挂职工作的恩施州农科院院长李卫东说,在农业部的支持下,州农科院对南方马铃薯和聚硒植物等特色农业的科技研究都走到全国前列。

  30年来,农业部工作组先后邀请全国农技中心、农药检定所、中国农科院茶叶所、中国兽药监察所、全国畜牧总站等单位专家,到恩施实地举办技术培训与推广活动;全国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研讨暨农业机械作业展示演示会、国家蔬菜产业技术体系高山蔬菜生产现场会等全国专业性会议,让恩施有了学习交流农业科技的“高端平台”;组织恩施干部到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培训学习;“阳光工程”、“雨露计划”、“职业技能培训”等项目,让百万贫困户致富能力增强。

  30年艰辛帮扶,30年真情坚守,武陵山这方土地正上演脱贫传奇。(李彦睿 曾生 毛国寅)

湖北举办线上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
7月25日至26日,为持续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动员全省档案系统抓好国家档案局对湖北档案工作监督检查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湖北省档案局依托中国知网以线上方式举办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省内外档案工作者4.档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