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专稿]帮助被征地农民就业 鄂州做法实实在在
省政协委员、鄂州市政协副主席、农工党鄂州市委会主委邵中兴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随着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大量的土地被依法征收,被征地农民群体不断扩大,其就业和保障问题日益凸显。为此,农工党鄂州市委会在今年的省“两会”上提交了一份《推进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集体提案。
如何广辟被征地农民再就业渠道?省政协委员、鄂州市政协副主席、农工党鄂州市委会主委邵中兴向记者介绍,去年7月,鄂州市出台了《关于做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葛店开发区成立了新市民公司,开发公益性岗位300多个;华容区23家企业组织专场招聘会,向被征地农民提供就业岗位1200个;鄂州市劳动就业局开办创业培训班,为200多名有创业意愿有能力的被征地农民提供小额担保贷款;梧桐湖新区四个村以资金入股的方式,成立村办企业,安排了300多名被征地农民的长年就业。目前,鄂州市被征地农民有15.4万人,通过外出务工、本地就业、自主创新等形式,被征地农民再就业率达到80%以上。” 谈起“鄂州经验”,邵中兴如数家珍。
“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就业观念的偏差、就业技能的不足、就业培训缺乏针对性以及大龄超龄被征地农民就业困难等方面亟待解决”,邵中兴坦言。
就业是民生之本。对于被征地农民这样一个特殊群体,农工党鄂州市委会建议,在培训服务工作上,改进培训模式,结合用工实际和农民意愿,实现培训机构“订单-培训-就业”“一条龙”服务;提高培训实效,针对不同年龄层次被征地农民进行差别化培训;建立城乡统筹的人力资源市场,构建信息服务平台,及时发布用工信息。在拓宽就业渠道上,发展产业吸纳、鼓励企业吸纳和开发公益性岗位吸纳。同时,在市场准入、小额贷款,以及税费减免、自谋职业、技能培训等方面向被征地农民优先提供更多优惠和便利。
“尊重和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聆听被征地农民的心声、关注被征地农民的生活诉求”,邵中兴说,“这就是实实在在的帮助和服务”。(姚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