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大动态监测长江流域水土流失

26.08.2015  13:08

   中新网湖北新闻8月26日电 (陈岩)8月26日,嘉陵江上中游重点治理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遥感数据初步统计完成。今年暑期,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吴宜进、副教授李畅带领4名研究生前往四川、甘肃两省开展了为期18天的长江流域国家重点防治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遥感解译技术服务(标段一,嘉陵江上中游重点治理区等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遥感解译技术服务)的野外实地调研工作。

  7月12日至29日,吴宜进师生6人远赴四川、甘肃两省开展了野外实地调研工作。他们先后对盐亭县、苍溪县、旺苍县、武都区、文县、九寨沟县等地进行实地调研。本次工作内容主要是结合ZY-3号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和GPS(global position system)接收机开展遥感野外调查,收集当地资料,按照要求建立遥感解译标志服务于评估水土流失强度。

  李畅介绍说,此次调研地点大部分位于地形复杂,交通不便,且地质灾害如泥石流、滑坡频发的偏远山区,恰好是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给调研工作带来较大困难。“在苍溪还遇到了冰雹,有学生山路晕车呕吐无法进食”,李畅说,但大家都坚持工作,认真调查搜集各种数据。

  面对三伏烈日、高温酷暑,在18天的调研期间,师生经历了狂风冰雹、昆虫叮咬等恶劣的野外环境以及停水停电等困难,顺利完成了野外调研外业工作。同时,时值武汉暑期高温酷暑,在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的GIS实验室内,20多名本科生正紧锣密鼓根据野外调研建立的解译标志,马不停蹄地同步开展内业工作。

  对于这些即将升入大二的本科生们,他们放弃了安逸悠闲的暑假,克服武汉火炉的炎热和对家人的思念,投入到每日紧张的解译工作中,甚至有同学,放弃休息时间,加班加点工作。通过本项目的历练,他们不仅提高了3S(GIS: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RS: remote sensing和GPS)操作技能和自然地理的专业素养,而且极大地磨练了意志品质,使个人的素质得到了提升并培养了团队合作能力,发扬和诠释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科研精神。

  水土保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自《水土保持法》颁布以后,国家将水土保持确立为一项基本国策,加大了水土保持工作力度,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水土保持是山区发展的生命线,是国土整治、江河治理的根本,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这是华中师范大学通过公开招标从19家单位(包括中科院地理所和武汉大学等专门从事测绘与地理信息科学的科研院所和高校)中脱颖而出竞标获得标段一的服务工作,这也是该校首次开展这样大规模的室内外一体化测绘工作。 (编辑:刘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