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自榨油不划算 专家:品控难把握

22.10.2014  15:52
自榨油成本高,风险大。

   问题油”让人提心吊胆,有人热衷自榨油

  近期,地沟油、转基因油事件等牵动着大众的神经,引发人们对食用油安全的担忧。而前段时间火爆的《舌尖上的中国2》中,也上演了“古法榨油”,也使得近日家用榨油机火爆。尤其“纯天然”、“无添加”等概念,更让市民趋之若鹜。然而,关于自榨油机的安全也争议也不断,专家介绍,缺乏现代化工艺的自榨油由于没有精炼脱杂工序,油品杂质高、保质期短,安全状况难保证。

   成本不低 榨油机月销上万台

  “自己榨油吃着放心,想吃哪种油就用哪种原料榨。”市民王先生前几天就网购了一台榨油机。新快报记者在淘宝网上搜索“家用榨油机”,符合条件宝贝为5400多件,价格在480元到10000元不等,热销区间多集中在1500元—2500元,一些销量好的商家月销多达上万台。

  邓女士刚入手了一台1700多元榨油机,她表示“商家的宣传有点过”,“我用了两次,都是一斤花生仁,炒后蒸发掉水分大概10-15克。第一次得油和花生酱的混合液210克,第二次混合液205克。混合液中约有60-70%的是纯花生油,还有约38克的含油量比较高的细油渣,出油率约30%。

  新快报记者走访市场发现,超市中5升装的花生油价格从120元到150元不等。目前花生的价格每斤4到5元,要榨5升油至少需要25斤花生,成本在100元到125元左右。自榨油成本稍低于瓶装油,而部分商家更是宣称“自榨油可省下一半买油钱”,明显与事实不符。

  虽然自己榨油很方便,但是不仅成本不菲而且还有市民抱怨“麻烦”。上班族丁小姐表示,榨不到2斤的花生油要候着1个多小时,还不算前后晾晒的时间,不如直接到超市买油呢。”

   原料影响油品 保鲜成难题

  虽然榨油过程看得见,但油品的保存是个大问题。“自榨油无保质期,前段时间自家榨的油放厨房没多久,表面就起了泡沫,摇晃了一下还很浑浊,虽然闻起来没有异味,但还是把油扔了。”全职妈妈孙女士在微博中抱怨。

  业内人士表示,由于家用榨油机榨油只采用了商品油最原始的一道工序,为纯物理的压榨工艺,是没有经过精炼加工的初级油,含杂质多且易氧化变质,因此不宜长期储存。

  对此,专家建议,家庭自榨油尽量每次少做一些,以免长期放置造成氧化、变质。此外,由于自榨油没有检测手段,儿童体质又较为敏感,建议有小孩的家庭尽量少食用自榨油。

  而在原料的选择上也是大有学问,应尽量选取当季的新鲜花生、芝麻、大豆等,挑出霉变、黑斑等不合格的原料,在不能借助检测手段的情况下,至少要保证原料品质及安全。

  另外,在制作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卫生,将用具严格消毒,不要让食用油受设备污染。

   专家: 自榨油品控难把握

  网售榨油机的火爆后,更有消息传出“家用榨油机当心榨出致癌油”,也引起了网民的讨论。中国农业大学作物栽培与耕作系教授梁振兴认为,家用榨油机的压榨方法基于传统土制法,为物理压榨,本身并没有问题,但其主要风险存在于榨油原料的品质控制上。

  “拿花生举例,如原料霉变就可能含有黄曲霉素,以此原料榨出的油黄曲霉素可能严重超标。而花生等榨油原材料是否霉变不能单从肉眼观察,有的外表正常,但内部已出现黄曲霉素,而自榨油缺乏处理黄曲霉素等有害物质的工艺,即使自己选料,也可能出现黄曲霉素超标的情况”。

  松鼠会科普作家云无心日前在其新浪认证微博上写了一篇题为《土榨油,优势微弱但风险不小》的文章,他在文章中说到,自榨油除含黄曲霉素之外,在高温处理过程中会形成一些苯并芘,也是致癌物之一。另外,云无心还认为自榨油的烟点低,冒烟会产生对眼睛和呼吸道有很强的刺激作用的有害物质。

  据记者了解,正规榨油厂供应市场销售的食用油为“六脱油”,有脱磷、脱酸、脱胶、脱色、脱臭、脱蜡等工序,能去除农药、杂质及其他有害物质,对原料的农残、霉变及转基因产品等均有严格把关,家庭榨油机则无法保证这些工艺要求。

  “在油的精炼过程中,大多数黄曲霉毒素会被去掉,所以精炼油并不容易出现黄毒霉毒素超标。而自榨油不进行精炼,超标的可能性就很大”, 云无心表示,对于食品应该在安全的前提下考虑营养,“粗油冒烟所带来的危害,苯并芘、黄曲霉毒素带来的风险,都无法消除。对于爆炒或煎炸,精炼油应该是更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