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九成多市民大力支持 探访香港廉政公署(图)
眼下内地正劲刮反腐之风,成立于1974年的香港廉政公署则已走进“不惑之年”。40年前的香港,“贪污腐败、行贿受贿是市民生活的一部分”。今天,香港已成为国际公认的廉洁城市。这40年间发生了什么?香港反腐之路能给内地提供什么借鉴?近日,《环球时报》记者近距离观察了香港廉政公署。
在香港北角,有一座四四方方的建筑物,它似乎在凝视着中环、铜锣湾闹市区那些鳞次栉比的大厦,又似乎有意与他们保持着距离。外墙上红色的“廉政公署”和黑色的“ICAC”字样显示,这里就是香港廉洁之都的守护神。在这幢玻璃幕墙建筑的一楼,有一尊惹人注目的雕塑——一个鸡蛋,半个蛋壳碎了一地,蛋清四处流淌,只有蛋黄还留在另一半蛋壳内。这个有些丑陋的雕塑象征的却是香港最美丽的核心价值——廉洁。它时刻提醒着进出的人们,廉洁易碎,需要倍加呵护。大厅内,身着黑色西装的廉署工作人员,神色凝重,行色匆匆。
回忆起香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情景,廉政公署发言人对《环球时报》记者说,那时贪污腐败、行贿受贿是市民生活的一部分。廉署成立之初,八成多贪污举报涉及政府部门,消防员甚至要索取“茶钱”才开水喉救火,因为在广东话中,水有财之意,消防员这种行为俗称“有水放水”。“集团式贪污”比比皆是。上世纪70年代,一个贩毒集团在西九龙油麻地水果市场一带大肆贩卖海洛因。廉署接手调查和取证,共扣查200多人,大部分是执法人员,包括警署警长、警员、扫毒组人员、缉私队队员等,差不多当时整个油麻地警署的人员都被拘捕了。
当时市民怀疑政府的反贪决心,铲除政府部门的“集团式贪污”为廉署建立了最初的威信。保证廉署打贪长期效果的则是执法、防贪、教育三管齐下的策略。执法由廉署执行处负责。这是廉署三个部门中最大的部门,主要职能是接受市民举报及调查怀疑贪污的罪行。
廉署的防止贪污处则负责审视各政府部门及公共机构的工作制度,并提出建议,内容包括采购、合约判授、牌照审批及人事管理等,将贪污的漏洞或机会减至最低。防贪处的私营机构顾问组也应私人公司的要求,提供免费防贪服务。在香港,考驾照曾是贪污的温床,市民常要贿赂考牌官才可成功考取驾驶执照。防贪处进行审查研究,建议考生不可自由选择考试时间和地点,而是在考试当日才抽签决定考牌官派往哪一个考牌中心。运输处接纳建议后,考车牌索贿受贿的情况大大减少。
今年4月每周六晚的黄金时段,香港电视台都会播放一部名为《廉政行动2014》的电视剧,众多本地电视明星出演。许多香港市民每周的家庭欢聚时间,都是由这部电视剧伴随度过的。廉署从1975年就开始制作廉政题材电视剧,至今已是第15部。具体负责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宣传反贪信息的,是廉署3个部门中最容易被忽视,却又有重要作用的社区关系处。多年来的宣传教育工作,改变了市民对贪污的态度。2013年廉署周年民调显示,香港市民对廉署的支持率近 96%。超过八成受访者表示,如果知道有人贪污,他们愿意挺身举报。市民对贪污的容忍度平均分数仅为0.8分,基本是“零容忍”。去年,具名投诉占总投诉的比例是71%。廉署成立之初,具名贪污投诉只占投诉总数的1/3,那时市民仍对廉署采取观望态度。
廉政公署发言人对《环球时报》记者说,独立性是廉署能够无畏无惧的基础。廉政公署是一个独立运作的机构。回归前直接向港督负责,回归后根据《基本法》不隶属任何政府部门,不受任何高官或政府部门的干预,直接向行政长官负责。法律赋予了廉署广泛、独立的调查权力,但行使这些权力时又受到法院的制衡和监察。此外,行政长官还委任社会贤达人士组成一个独立的“审查贪污举报咨询委员会”,廉署调查的所有案件都要向其汇报,任何个案必须得到该会同意才能终止调查。
很多人认为,香港的廉洁政府依赖于“高薪养廉”。对此廉署发言人说,香港实行的是“以合理薪酬养廉”,廉署相信,公务员的薪酬应该处于一个与私营机构雇员相若而合理的水平。
40年过去了,如今香港市民都明白,不需要向政府人员行贿以取得服务。但廉署发言人提醒,香港的廉洁美誉得来不易,稍有松懈,贪污便可能会“死灰复燃”。(尹世昌) (来源:环球时报) (编辑:刘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