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省市推动露天禁烧秸秆远远不够 需建全国禁烧区

27.05.2015  11:00

  长江日报讯(记者 张晟)露天焚烧秸秆,不仅仅是产生一缕缕青烟那么简单,燃烧产生的污染物会在大气中产生化学反应,最终再生成纳米级污染物。市环境监测中心总结称,这是一次燃烧,两次污染。

  环保部门表示,大气是流动的,污染物也因此具有远程输送的能力,所以因燃烧秸秆产生的大气污染问题,光靠少数省市的力量来推动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多地联防联控,有必要建立全国性的秸秆禁烧区,向露天焚烧秸秆共同宣战。

  燃烧1次,PM2.5生成2次

  昨日,记者来到大气复合污染监测实验室,相关技术人员说,有3类物质是判断大气污染是否与秸秆焚烧有关的指标:大气中有机碳、元素碳和钾离子的含量。

  “秸秆属于生物质,燃烧后会大量产生这3种特征物质。所以一旦大气中此类物质飙升,我们再根据周边地区火点数量和气流轨迹,就能综合判断出污染源的大致方向”。上述人员说。

  市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胡世祥称,PM2.5这类污染物可以通过一次排放和二次排放而产生,“以秸秆燃烧为例,一次排放可以发生在点火燃烧时,二次排放则是侧重化学转化过程。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通过阳光照射发生光化学反应,转化为硫酸盐和硝酸盐,这些物质都是纳米级的,它们通过新颗粒和碰撞等方式不断生长变大,最终成为PM2.5,并具有吸光和反射作用,所以天看上去是灰蒙蒙的”。

  一年遭遇两次焚烧高峰期

  燃烧秸秆对空气质量影响有多大?市环境监测表示,根据持续监测和分析,近年来4月至7月和10月会分别形成两个秸秆燃烧的高峰期,外源性的污染物时常随风飘来,使我市空气质量时常明显下滑,导致重污染天时常出现,有时甚至达到了“爆表”水平。

  这类突发性的空气污染极易引起市民误会,往往还需要政府部门进行辟谣,直接增加了社会运行成本。去年6月12日晚7时以后,我市9个空气质量监测点纷纷“爆表”,PM2.5小时浓度值一度超过500微克/立方米。市政府应急办回应称,全市厂矿、工业企业没有发生事故和超标排污事件,初步判断市区空气污染突然加重,周边地区秸秆燃烧是主要原因。

  秸秆焚烧所产生的PM2.5,可深入到细支气管和肺泡,直接影响肺的通气功能,使机体容易处在缺氧状态。此类颗粒物上一般还附着重金属等,对人体带来极大伤害。

  我市已开展区域性联防联控

  去年10月,我市曾首次联手北京、济南和合肥等共同开展污染物追踪观测,这是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一次有益尝试,也为我省与周边邻省进行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提供了宝贵经验。今后,随着各省的交流与合作,各省的监测项目数据都可进一步透明公开,成为分析多省之间大气污染带移动和变化规律的有效参考值。

  记者了解到,目前各地都在积极进行秸秆禁烧的探索,不少地方也都出台了相关的规定,联防联控形成了区域性的效果。

  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和省政府,出台了相关决定,下发通知要求综合利用秸秆,并对秸秆禁烧工作进行考核和奖励。浙江省清洁空气行动方案也明文规定,禁止露天焚烧秸秆等农作物废弃物,并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加强农村秸秆焚烧的管理。河北省也出台了2014-2015年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

  天气>>>

  持续降雨洗霾

  明日空气转良

  本报讯(记者杨升 张晟 通讯员洪妍 鄢祖海)25日晚,我市拉开阴雨帷幕,昨日,降雨云系仍盘踞江城上空,白天细雨微风,较为凉爽。晚上冷暖气流交汇,一场持续性的中到大雨强势来袭,逗留至今晨。

  今日白天,雨水将逐渐放缓,转为多云天气;明天则会穿插阵雨,到周五,我市又将迎来一轮中等强度的降雨。

  昨日,我市大气中污染物浓度也出现了轻微下降。截至下午4时,城区小时空气质量指数为152,达到中度污染水平。环保部门预测,随着近两日的持续降雨和地面风力变大,污染物浓度有望进一步降低,空气污染将明显缓解,预计明日将转为“”。

  具体预报如下:今日白天小雨转多云,气温21℃-27℃,偏东风2-3级;今晚到明日白天多云有阵雨,气温22℃-28℃,偏东风2-3级;明晚到后天白天阴天有中到大雨,气温23℃-26℃。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