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市工商局“三措并举”积极探索非公党建新路径有成效
近年来,襄阳市工商局按照“围绕发展抓党建,推进党建促发展”的总体思路,大力推进非公党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截止目前,全市工商系统帮助小微企业、专业市场、个体工商户新建和恢复完善党组织1175家,发展党员和培育党员积极分子480名,在工商党员干部中选派党建指导员1046名,联系非公企业1185家。全市非公党建工作呈现了组织领导不断加强、党的阵地不断延伸的良好局面,有力促进了非公经济快速健康发展。襄阳市个私协党委荣获襄阳市委授予的2013年度“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一、建立健全工作体系,夯实非公党建工作基础
( 一)建立强有力的领导机制,工作同安排同部署 。该局成立了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非公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在市个私协会设立了“非公党建工作办公室”。各县(市、区)局也相应成立了由“一把手”任组长的非公党建领导小组,实行“一把手”责任制,层层签订工作责任书,纳入年度综合目标考核。从而在系统上下建立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协助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领导工作机制。同时,围绕“两个覆盖”的工作目标,2013年以来全面实施了以“千名干部进千企、当“三员”、抓党建促发展”为主题的非公党建推进工程。2014年再加措施不松劲,按照“增加总量、提升质量”的总体要求,谋划实施非公党建提质发展工程,实施工作目标路径化管理,强化考核督办,切实做到非公党建工作与工商业务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推进。 (二)建立专门化的党建机构,网络横到边纵到底 。为实现非公党建工作专抓、专管,同时为理顺小微企业等非公经济组织党组织隶属关系,有效指导开展党的工作,该局积极向市委汇报,依托个私协会成立了个私协会党组织机构。全市13个县(市、区)协会相继全部成立了个私协党委(总支),全市100个乡镇建立了个私协党总支(支部),配备了216名专(兼)职党建工作人员,构建了横到边纵到底的非公党建工作网络。 (三)建立高素质的党建队伍,管理属地化网格化 。该局依托基层工商所网格化市场巡查体系,坚持会宣传、会调研、会指导、会协调、会服务、会组织的“六会”标准,在网格巡查员中选派了1046名基层工商党员干部,按照市场巡查属地管辖的原则,联系派驻到1185家非公企业担任党建工作指导员。同时,明确了党建指导员“一岗双责”工作机制,既负责辖区市场巡查监管和服务,又负责辖区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实现非公企业发展到哪里,属地党建指导员就服务到哪里。襄阳市部分县市区组织部门专门发文,对工商部门派驻到非公企业的党建指导员进行集中委派,明确工作职责及工作制度,提高了党建指导员的地位和权威性,规范了党建工作程序。
二、创新科学工作方法,加大非公党建推进力度
(一)强化保障措施,为非公党建工作“清障”。 一是强化教育培训,统一思想认识。邀请市委党校教授、市委组织部专家、文理学院教授宣讲十八大精神、讲授党建业务知识,向广大干部阐明非公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增强抓好非公党建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共培训非公企业代表和党建指导员2000人次。二是加强组织领导,营造浓厚氛围。全系统从市局党组书记到基层工商所党支部书记带头领办示范建设联系点,定期到联系点调查研究,指导联系点企业党组织开展规范化建设,及时发现总结推广典型,真正把联系点建成示范点。三是强化工作保障,确保扎实推进。市、县两级局为开展非公党建工作配备车辆,基层所为党建指导员开展工作随时提供用车保障。全市系统拨出60余万元党建工作经费,用于为基层配置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以及党建活动室建设。襄阳市委、市政府对我们开展非公党建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市委组织部于去年年底拨付1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市工商局党组、市个私协党委走访慰问非公企业党组织和困难党员活动,市政府财政也拨付5万元专项经费用于支持市工商局非公企业党建工作。
(二)发挥职能优势,为非公党建工作“铺路”。 该局立足工商部门掌握的“经济户口”资源优势和市场巡查机制优势,用“拉网式”方法摸清企业底数,做到了“七清”,即:企业经营状况清、职工人数清、企业用工渠道清、组织设置清、党员数量清、党员信息清、业主身份清。不但全面掌握了非公党建的第一手情况,而且寻找“隐形”、“口袋”党员105人,帮助他们接转了组织关系,回到党组织的怀抱。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依托运用信息化手段,建立了非公党建工作台帐和工商所、县(市、区)局、市局三级贯通的非公企业党建信息数据库,为开展非公党建工作打牢了基础。
(三)丰富服务形式,为非公党建工作“架桥” 。全市系统1046名党建指导员进驻到1185家非公企业,以“三员”活动为载体,以职能服务为纽带,既抓党建又抓服务,架起了工商部门联系非公企业开展党建工作“桥梁”。通过了解非公企业和个私协会会员在品牌战略实施、企业提档升级、融资解困、法律咨询等方面的诉求,为企业办理了大量实事、解决了大量的难题,进一步增强了工商部门开展非公党建工作的吸引力,强化了非公党建工作的群众基础。枣阳新市工商所的党建指导员们针对农村经济专业合作社的特点,积极出主意,想办法,拓宽经营思路。突出商标富农,商标兴农,一村一标理念,为5家优质桃种植专业合作社遴选申报注册商标,在农产品推向市场的同时,开创精品商标战略之路,扩大新市农村经济知名度。该所践行群众路线教育,真心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谋利益的行动,受到广大群众的认同和称赞。
(四)开展组建竞赛,为非公党建工作“加力”。 该局按省局统一部署,于2013年7月启动了“非公党建推进月大竞赛”活动,掀起了全市非公党建工作的高潮。当月全市新组建和恢复完善非公企业党组织438家,新培养入党积极分子98名。各项指标实现了大突破、大发展。襄州区工商局采取多种形式为非公企业恢复完善党组织88家,新设立党支部62家,回归党组织党员共836名。
三、积极发挥三大作用,彰显非公党建工作成效
(一)发挥非公党建指导员的“三员”作用,进一步增强了企业业主对非公党建工作的认同感。 南漳县东巩镇香菇营销党支部是全县最早成立的非公企业党支部之一,支部书记由东巩工商所所长兼任。在他的指导下,该镇3200多户农户发展香菇种植与营销,致富奔了小康,被《中国工商报》、《工商行政管理半月刊》等媒体以“党支部是咱领头人”为题专题报道。襄城分局辖区的湖北凌晟药业公司在新建办公楼及厂房过程中,与工程承包商王某发生纠纷,导致公司正常生产经营无法进行。襄城分局派遣公司的党建指导员得知情况后迅速向分局汇报,分局对王某违法行为进行立案调查,为公司挽回经济损失15万元。该公司老总为此更加认识到党建工作的重要性,主动申请要求成立了党支部。目前全市在建或已表达组建党组织的意愿的企业有170家,递交入党申请书的企业员工和个体工商户已达219人。
(二)发挥非公企业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推动了非公企业发展。 坚持从实际出发,通过非公有制企业中党员带头建立“党员示范车间”、“党员示范班组”、“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助推企业发展壮大。注重培育和发挥个体、私营企业党员的示范引领效应,让个私党员成能人,让能人党员成标杆,让标杆党员成龙头。据统计,去年全市非公企业党组织共引导党员为企业提合理化建议1800余条,被企业采用建议900多条,有400余名党员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开展技术革新213项;会同工、青、妇等各类组织,帮助职工协调劳资纠纷3489次,理顺劳动合同1126人次,帮助企业成功协调周边关系578次,在企业内外形成了党群共建、和谐发展的良好氛围。
(三)发挥非公企业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提升了党组织的感召力。 全市系统着力开展“双强六好”党组织活动,目前,全市已选树“双强六好”党组织100个,非公党组织的凝聚力、感召力进一步增强。湖北利美纺织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坚持做到“五个领先”,提出把每一个党支部都建设成为思想上领先、行动上领先、能力上领先、技术上领先、效率上领先的目标。该公司纺纱党支部女党员谭淑丹,把全班23个人团结在周围,月月产量第一,被公司评为劳动模范,并荣获“中华全国总工会模范职工小家”称号。2014年以来,全市已建立党组织的非公企业共捐赠价值1650万元的资金、物资用于扶弱助困、新农村建设等社会公益事业。襄城辖区11家非公企业在区个私协党委的倡议下,为南漳县、保康县等贫困会员捐助资金15.1万元;辖区非公党建示范单位襄阳泽东化工有限公司党委近两年来先后组织捐资55万元用于支援新农村建设。南漳县局与非公企业党组织联合发起开展“村企手拉手、共建新农村”活动,今年已有70多家企业拿出126万元支援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同时通过活动的开展,为35家企业解决了“招工难”和原材料基地建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