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经验交流】用心呵护灌浆期,用爱守好一段渠

05.09.2017  01:14

用心呵护灌浆期,用爱守好一段渠

经济与管理学院      张冀新

在校大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就好比庄稼的灌浆期。阳光水分一旦跟不上,就会耽误一季庄稼的收成。“95后”大学生,充满活力、积极自信,也渴望被关注。如何走进学生,适时把握学生成长成才时机,促使学生“灌浆”充实饱满,是立德树人的关键。“两访两创”、课堂教学、短学期实践、学科竞赛,是高校专业教师守好一段渠的基础。我作为一名经济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师,同时又是2013级电子商务1班班主任,在守好一段渠、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有如下做法和体会:

一、    一对一,“扣扣子

作为专业教师,开设专业课前,很少有机会与学生深入接触,学校开展的“两访两创”活动开启了我与专业学生的第一次正式接触。大一新生正处于身心成长的灌浆期,与学生近距离、一对一交流,才能让学生消除顾虑,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激励其“学如登山,不断攀登”。对专业迷茫的学生,注重培养其兴趣,努力考取研究生;牵挂父母病重的学生,解除其思想包袱,刻苦学习力争奖学金,减轻父母负担;对未来彷徨的学生,鼓励其坚定信念,树立信心,最终该学生大三时成立公司,入驻学校创业园。

作为班导师,每年国家助学金评定,因学生名额受限,难以权衡,内心煎熬。于是在工作中,我鼓励获选者自立自强,学会感恩。连续三年获国家一等助学金的同学,毕业后考取研究生。同时鼓励落选者不要放弃希望,努力学习。对于没有参评的同学,引导他们与参评同学一起,互帮互助,友善相处。

思想引领作为“灌浆期”的第一阶段,注重抓好思想价值引领,在每一位学生心中播下爱的种子,并将爱心进行传递,引导学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二、    漫灌”与“滴灌”相结合

短期集中“漫灌”与长期分散“滴灌”相结合,遵循教书育人普遍性规律和学生成长个性化规律,点对面和点对点结合,从课前姓名记忆、课上思维训练、课后专业引导、课外素质拓展四方面努力:

为了调动和保持学生积极性,作为教师就要为学生付出爱心和真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此,我尽量记住课堂每一位学生姓名。在市场营销专业物流管理的第一节课上,我依靠记忆完成108名学生的课堂点名后,学生集体给予热烈掌声。那一刻,我深切感受到老师的努力和用心,会让学生更爱学习、爱专业、爱母校,积聚正能量,毕业后将会更加积极回馈社会、报效国家。

在专业课教学中,我通过微观-中观-宏观的“点线面”结构,“三角形”系统思考,训练学生科学思维方法能力,鼓励表达个性想法。营销专业李丹、电商专业杨伟、会计专业夏静、创新班杨紫颖都是在课堂教学中被发掘,然后选拔为国家大创项目、三创赛、挑战杯团队负责人。

我还在课后针对性引导专业能力强的学生,因材施教、分类指导,促进学生德才兼备、全面发展。我班上参加“挑战杯”的两名大二学生,专业能力得到很大提升,道德品质更为优秀,先后成长为学院“感恩之星”。

在课外组织校内素质拓展活动,我通过各类团队协作比赛,帮助同学们更好了解彼此、加强沟通,锻炼体能毅力,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敢于挑战的勇气和团队合作精神。

综合素质引领作为“灌浆期”的第二阶段,从专业技能,团队精神方面引领,强化学生综合素养提升,让学生们在大学舞台上绽放出各自的光彩。

三、    实践育人、行为养成

实践育人的意义就在于让学生思考,面对人生应该在哪用力、对谁用情、如何用心、做什么样的人。自主创业、打工兼职、爱心支教、海外游学等实践活动,成为学生脚踏实地、挥洒青春的选择。寒暑假短学期实践,我带领电商专业学生走进企业、农村、园区,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全方位成长体验。优秀志愿者石沛同学成长为校爱心助学社社长,暑期到黄冈陶河小学爱心支教,募捐近万元物资。特困生韦日富暑期长途跋涉1600公里,携带打工挣的辛苦钱购买的打印机,爬上四川凉山“悬崖村”,义务拍摄每户村民,让村民们第一次拥有全家福。每年“双11”电商班级文化节,以手工制品、文艺活动,展示“聚心聚力聚精神,融心融智融天下”班级文化,坚持不懈培育优良班风。

实践中,我注重引导有想法、肯实践的学生知行合一,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树立与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将绿色工业融入到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引导学生在课外比赛中奋勇争先。课外比赛如同“烹小鲜”,既要工艺精湛,又要新鲜美味。2015年和2017年的两届“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我都紧紧围绕绿色工业确定选题。在课题经费和校团委、学院学生活动经费大力支持下,两年时间指导十多名学生 发表16篇学术期刊论文 ,调研企业园区十余次,为学生专业实战提供平台。

比赛就是练兵,从2015年省三等奖到2017年省一等奖,再到10天前,确定进入上海大学“挑战杯”国赛终审现场。一路走来,两年前参赛时大二学生,现已毕业,即将读研,但暑期仍继续备战“挑战杯”国赛,不断完善“无中生有:资源枯竭型城市接续替代产业培育”参赛作品,立争为学校获国家级更高奖项,也为读研继续深造夯实基础。把比赛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试金石,学生收获了成长,老师收获了经验,班级凝聚力、学校荣誉感也由此而生。在36名同学的共同努力下,2013级电子商务1班四年来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优异成绩,毕业考取研究生、武汉公务员、大学生村官、英国留学,入职湖北联通、中远海运、汉得咨询、商业银行等等。作为班导师,我也有幸连续两年被学校评为优秀班导师。

实践锤炼作为“灌浆期”的第三阶段,从科技竞赛,学术深造等方面引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让学生懂得只有理论结合实践,脚踏实地,才能使学生们在亲身经历中明白“学无止境”,发愤图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