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经验交流】提高思想站位,心怀育人情怀 以过硬本领成就科学思政事业
提高思想站位,心怀育人情怀, 以过硬本领成就科学思政事业
计算机学院 李景璐
作为湖工新一代的辅导员,我分别思想认识、行动态度与效能提升做三点分享。
一、 思想上提高站位:争做思政队伍不可或缺的骨干力量
1.功崇惟志,坚定辅导员工作的职业自信高
学生们刚入学时,总喜欢问,辅导员是干嘛用的?我会在第一次年级大会讲这么一个小故事:“一架飞机正在飞跃太平洋,广播响了,女士们先生们,现在有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好消息是,我们现在顺风飞行,风顺300公里,飞行速度1200公里,非常快!坏消息是,导航设备全部失灵,我们不知道飞到了哪里,也不知道应该飞向哪里。”试想,我们的学生,只顾专业技术,没有思想引领,这就好像飞机失去了导航。技术的提升如果失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也就失去了他本来的意义。工作中多准备一些这样的小故事,好过给学生讲大道理。简而言之,我们就是学生通往立德树人这个终极目标上的人生导航仪。
目前全国上下对于辅导员职业素养与工作内容的要求也在逐年提升,我们既能管学生、又可做行政、不仅常参赛、还能做科研。学生们在湖工学习的知识有一天可能会过时,但在此领会到的“人生应该在哪用力、对谁用情、如何用心、做什么样的人”的价值观念应该很难褪色。所以自己的职业,自己得有底气,这是做好工作的基础,正如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中所强调“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
2.精准滴灌,体现辅导员工作的优势作用
大学四年,是学生们人生的最佳灌浆期,学生们在课堂上的知识漫灌之外,必定有些是需要个性化的精准滴灌,“李老师专家门诊”,是我每周二晚值班时与学生们的固定之约,在无人打搅的夜晚,一次次一对一的谈话,将学生们那些不坚定的价值观念做澄清与固化、不明确的未来期许绘蓝图与方案、不平衡的心理落差寻症结与支点、不强烈的学习动力提效能与催化。
学生小马是我带14级的学生,但他其实已经27岁,同学对他的评价都是“不熟悉、不了解”,上课缺勤,挂科严重,师生们都给我投诉这个难管的学生。我开始介入这个“难啃的硬骨头”,从第一次谈话时的支支吾吾,到第若干次谈话时小马痛哭流涕地诉说他坎坷的高考受骗经历、人际交往焦虑、网络成瘾烦扰与未来发展困惑。所以,师生们反映的学业问题是表象,辅导员深入交心而得的问题才是症结。对症下药,方见疗效。这个暑假,小马与我多次商量后,选择了JAVA程序员的目标,利用暑假时间参加了强化培训班,他跟我说,争取十一月份找到一份工作。
二、 行动上全心全意:心怀思政教育兢兢业业的育人情怀
1.业广惟勤,做弘扬核心价值观的模范践行者
我工作最辛苦时,是学工办加副书记一共三个人,我带两个年级外加研究生,学生总人数八百余人,还有一系列专项工作,我为节约时间,就住在学生宿舍的辅导员休息室,每晚奋战至九点多,都是学工助理催着我下班。去年的七月,南湖遭遇洪涝,学生在西区7楼,停电停网,已经怀孕八个多月的我,蹚着过膝的水,一口气爬七楼也不成问题。
在学生们眼里,他们有一位爱岗敬业的辅导员,我也用我的拼搏诠释着什么叫职场人应该有的敬业与担当,这种潜移默化对于学生的成长教育,就正是思政工作的魅力所在。
2.精益求精,做矢志不忘初心的温情有心人
仔细总结来,我在工作中应该是“以目标任务为标尺,以立德树人为追求”在一些别人认为“可省可不省”的事中,选者了不省。
14年,在学院领导的支持下我开始推动计算机学院“最后一周的感动”毕业生离校与爱校教育系列活动,我们在繁忙的毕业季,举办一系列院级毕业仪式,安排领导为学生一对一授予学位、颁发两证、指导学生录制毕业歌曲、筹办毕业晚会、动员毕业生延续爱心。有人问我,目标任务又没写这些,你干嘛要做?我觉得,当年迎新时,我们每个学院铺天盖地隆重地迎接学生而来,为何送别之时,要悄无声息了呢?举办学校与学院层面的毕业仪式是毕业生情感宣泄最合适的渠道,是关爱学生最直接的体现,是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最好时机。所以,据麦可思毕业生的母校满意度调查,计算机学院近几年成绩都不错。
三、 能力上开拓进取,练就思政工作因时而进的过硬本领
1.与时俱进,以开放视野走进学生内心
有人感叹现在的学生更不能吃苦了,填报志愿居然要看高校有没有空调,那是因为你18岁时还没听说过什么是地暖和新风系统。有人好奇学生戒掉网络游戏怎么那么难,可以通宵游戏到天明,因为游戏公司已经在用做科研的精神在做产品,研究如何提升玩家最大沉浸感与心流。有人不可思议现在的学生心理怎么那么脆弱,动不动就是抑郁症中度,因为有的同学拼死拼活拿到四六级证与计算机证,而有的同学已经在父母的支持下拥有不动产证与行车证了。
总的说来,时代背景、经济条件、人群结构、家庭环境、育人氛围、办公模式都已时过境迁。“明者因时而变,智者随事而制”,如果在育人工作中开口不离“我们当年”,方法上依然是“我读书时怎么样”,那就是脱离了网络一代的学生。作为辅导员既要能紧随改革进行时的脚步、又要能知晓学生们口中所说A站与B站的热点。所以,我已经养成每天上班打开QQ空间的习惯,看看学生又有什么新动态;学生上课时间打开手机看看他们的运动步数,就知道哪些学生宅在寝室,哪些学生跑出去玩了。及时洞悉学生们的新期待、新需求,这才能符合习总书记所说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总体要求。
2.砥砺前行,以科学素养成就育人事业
辅导员工作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门科学。回忆这七年工作时间,论促进能力提升好的经验,一方面是站好讲台岗,另一方面则是耕好科研田。
记得在湖北省第三届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现场,地质大学的付安洲教授一句点评醍醐灌顶,他说“辅导员,做思想政治教育,要会讲,每名辅导员都要做一名好的讲师”。确实,辅导员无论线上线下,都要能旗帜鲜明地传播好价值观念、引导好舆论导向、讲得好中国故事。所以,每学期无论多忙,我还是坚持带一门课。13年,我第一次参加武汉市大学生电影节影视鉴赏授课比赛获得市三等奖,14年参加校青年教师授课竞赛获得校三等奖,同年参加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在湖北省三百多件作品中入围前5%挤入全国决赛,获全国优秀奖。
目前学校施行的辅导员职称评审通道、工作考核体系,都是学校稳定思政工作队伍、提高辅导员战斗力的强效良药。自己有个体会,如果一段时间只陷于日常事务,不学习、不总结、不研究、不思考只会越把工作越做越低效。至2014年自己评为讲师以来,尝试把辅导员工作中的难题与亮点、兴趣与专长,以科研精神规范与整理,受益匪浅。目前基本保持每年1-2篇研究论文,去年和今年也都成功主持申报2个省教育厅研究课题,热心参加学工部心理健康教研室、招就处就业创业教研室等研究团队。“在研究的状态下工作、在工作的基础上研究,走辅导员专业化道路”也势必成为我今后辅导员工作的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