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工作回眸】环境工程学院:培育青年先锋,创新思政教育新模式

27.02.2018  12:02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体制机制,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做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最有效途径。2017年,环境工程学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主动适应青年特点,掌握青年话语权,通过“一二三四”工程,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发挥青春正能量。 建好“一张网络”,让学生支部成为青年家园       学院通过“支部物色、党员竞聘、大会打分”的形式,选优配强支委会、党小组组长,鼓励和引导被选拔出来的党员履行好学生干部和优秀党员“双重职责”。建立功能型的党小组,成立了理论研究、结对帮扶、志愿服务、科学研究等党小组;在学生寝室设立了“学生党员之家”,让党支部真正成为青年家园。


完善“两个标准”,在学生支部播撒希望之种

      学院在党员动态发展的各阶段,实现“一事一记、一人一档”。一是严格学生党员发展标准,跟踪了解入党申请人思想动态和现实表现,建立“红色档案”;通过“四看”、“四评价”,量化学生党员发展标准。二是细化党员发展流程标准,制定详细的“党员发展流程图”,按照“谁培养谁负责、谁介绍谁负责、谁考察谁负责”的原则,明确责任人,达到了“发展一个,带动一片”的效果。
 


 

 

开展“三层教育”,在学生支部扬起理论之帆

      学院以红色文化引领支部学习教育,引导青年扣好人生的第一颗“纽扣”。 一是把党(团)校作为 “加油站”,遴选优秀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党员参加党(团)课、先锋班、青马工程培育班。二是把支部学习作为 “充电站”,把“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作为“家常饭”,举行“党员微党课”,通过支部评比、线上交流、支部巡讲,使党课“青春范”十足。三是把网络教育作为“发电站”,建立了“镰刀锤头”红色微博,青年党员通过 “与信仰对话”、“喜迎春风,共筑中国梦”等活动在线分享梦想、展现活力,学院党支部案例参加湖北省高校基层党支部书记培训班大会交流。


推进“四项实践”,在学生支部锤炼钢铁意志

      学院积极筹划突出青年特点,符合专业特色的实践活动。一是开展理论研究实践,组织开展观“红色电影”、“红色参观寻访”活动,利用学生党员零碎的时间开展“晨读党章”、“课间讲堂”等活动。二是开展牵手结对实践,实施“青蓝工程”,选拔优秀党员,担任低年级学生助理班主任;开展“暖心行动”,帮助困难学生渡过难关。三是开展志愿服务实践。寒暑假组建党员社会实践团队,把环保工作做到了农村,《中国教育报》等媒体争相报道。四是开展科技创新实践,学生党员积极参与老师的科研项目攻关,揽获国家级奖项5项,省级奖项12项,发表高层次学术论文30余篇,由学生党员带领组建的“水资源治理团队”获得了“小平团队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