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顶小站的青春岁月

09.03.2015  12:01

  ——探访陕京管道陕西输气管理处府谷压气站

  在府谷的压气站是建设在山顶的小站,有二十几名身穿红衣平均年龄三十岁左右的青年为保障神龙山的陕京管道的输气安全,在夏季雷暴频繁中忙碌,在严寒的风雪中坚守,把如歌的青春岁月留在了小站,用漠北的风沙与寂寞在他们生命里回响……。

  站在压气站的门外,府谷的繁华尽收眼底,府谷是黄河塞上一颗明珠。位于陕西最北部,地处山西、陕西和内蒙古三省区交界,素有“陕北锁钥”、“鸡鸣闻三省”之称。但由于常年十分严峻的生产形势和工作任务重责任大,站上的员工,除了住院、出差和轮休到过府谷城外,平时很少有人去。年华正盛,离繁华如此之近,也只能望“”兴叹。许多个日落黄昏,站上的员工就会拥向门外,用神往的目光一遍遍地触摸眼前这个灯火通明的不夜城。虽然繁华近在咫尺却无法轻易抵达,但没有一名员工因此分心走神,他们如青松般挺立在岗位上的身影,成了陕京管道线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二十多岁的王明出生于黑龙江省龙江县一个山连着山的小山村,他考上大学的最大愿望就是能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缤纷的世界。然而,当踏上工作岗位后,他再一次走进了大山深处。

  刚感觉入冬气息,而这里已经一片冰天雪地。皮卡车小心翼翼行走在蜿蜒崎岖的山间小道上,陡坡、急弯、积满冰雪的山路,让王明和司机时刻紧绷着着神经。终于来到最难上的一段路,这里不仅坡度大,而且在坡顶还有一垅像减速带一样的鼓包。挂上防滑链车轮到了这里也是无济于事。车上是站里急需的生产、生活物资和饮水,王明拿着铁锹跳下车,为皮卡车“开路”,他先铲开路上的积雪积冰,再铺填上干燥的沙土,为了方便,他把棉服脱了扔在一边,在零下十度的低温中,他的绒衣上先是起了白雾,后又结了薄霜。路“”好了,车也上坡了,王明却一屁股坐在路边靠着山坡,累得站不起来了。

  府谷压气站不仅是陕京管道生产运行的一份子,同时还肩负着向府谷县城供气的任务。由于山区的夜晚太冷,向府谷县城供气的分输设备易发生冻堵,而一旦冻堵,则会造成府谷县城供气减少甚至中断。作为设备专业的一份子,参加工作8年的牛军栋没少在这个问题上下功夫。过去,一旦值班人员发现分输压力有下降迹象,都会首先通知牛军栋,而这个时候往往是府谷冬季一天中最冷的时候——凌晨4、5点。睡眼惺忪的牛军栋从被窝中爬出来,穿上棉工服先去现场确认情况,乍一出门,冰冷的北风吹在脸上,冷得浑身一颤。仅仅是来回走了100多米,不到十分钟的时间,棉工服已然被冻透。牛军栋叫起几个同事,安排大家烧水,准备给设备管线解冻。烧好水后,大家轮流用桶将开水运到现场,一点点浇到冻堵的位置上,飞溅的水花有的落在大家的衣服上,一会便结成冰。在大家的努力下,分输压力一点点的恢复了正常,而牛军栋和同事们身上却仿佛穿上了一件厚厚的“冰盔甲”。

  枕着如歌的漠北山风“听压气站欢畅机声奏鸣,气龙滚滚荡漾春风。陕京管道人守卫美好四季,胸怀连接南北西东。千里钢龙是我们的家园,这里是陕京管道上红衣卫士的‘军营’……”雄壮嘹亮的歌声,合着黄河的涛声和由远而近的汽笛,顿时让这空旷荒芜的山中充盈起来。

  府谷压气站的工艺区与员工宿舍仅隔50米,和压缩机房也就100多米,日夜轰鸣的机器声与每一个员工随时震颤。员工们说,刚到这里,日夜频繁的噪声,使大家很难入睡,睡觉成了大家最大的难题。孙达说,初来乍到,睡觉对他来说几乎成了一种折磨。为了能睡着觉,自己用耳塞塞住耳朵,用被子蒙住头,一遍一遍地在被窝里数数字,但都无济于事。没办法,只好起床做体能辅助练习,把自己折腾得精疲力竭再上床,可直至天亮,自己仍处在似睡非睡中。白天,自己两腿发软,干什么都提不起精神。但时间长了,熟悉了机组运行状况,噪声成了一种判断故障的手段,也就慢慢习惯了,机组平稳运行时的声音反而成了催眠曲。

  一旦轮休回家,晚上没有压气站机器的轰鸣声,反倒不习惯,心里总觉空落落的。他还说,如今工作在府谷压气站,闻着压气站机器的轰鸣声,给‘气龙’增压,保障‘气龙’安全平稳走进千家万户,是一件幸福和自豪的事。(文 齐佩东 曾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