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掠影漫展茶情武夷
灵山秀水武夷风韵
武夷山既是山名,又是地名。武夷山是福建省唯一一个以山为名的新兴旅游城市,历史悠久,考古资料称其境内早在4000年前就已有先民聚居。这也是中国第4处世界历史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地。难怪1990年原世界旅游组织执委会主席巴尔科夫人在游览武夷山后欣然题词:“未受污染的武夷山风景区是世界环境保护的典范。”
在武夷山,市区境内被东、西、北的三面群山环抱,雨后的云层低低地笼在群峦叠嶂之间,武夷山风景区的山不高,但很俊秀。听闻司机形容它像跳草裙舞的时髦女郎,“穿裙戴帽,中间曝光”,不禁暗自称妙——山顶和山脚下都长着绿树,只有半山腰裸露着,可不就是漫展腰肢的模样。
武夷山是丹霞地貌中最奇特、最典型、最富代表性的低山风景区,大都呈现出红色,所以叫“丹山”。武夷山的山峰低中见高,小中见大,移步换景。高低相错的山峦,如旌旗招展,气势磅礴的岩峰,又似万马奔腾。武夷山就像是一处密集型的盆景,浓缩了大自然的奇妙。
“不登天游,武夷白游”,这句当地人念叨在口中的俏皮话成为了游客们游武夷的圣旨。天游峰可以说是武夷第一胜地,位于武夷山景区中部的五曲隐屏峰后。远远地就看见一处最为挺拔刚健的山峰,导游说,那就是天游峰了。虽然410米的海拔并不高,但它独出群峰,周边云雾弥漫,三面有九曲溪环绕,站在这里放眼望去,武夷山全景尽收眼底。“其不临溪而能尽九曲之胜,此峰故第一也”,导游指向九曲溪的方向。
九曲溪漂流,是武夷山之游的一个亮点。尽管当天天气不算晴好,我们还是不愿错过这个漂流的机会。溪水清澈见底,有时静若处子,有时轻缓如歌,有时激情奔涌,变幻莫测。一条竹筏最多可坐6个游客,外加两名艄公。艄公不急不缓地撑筏,时不时还和两侧的过往船只用方言搭上几句话,甚至对起歌来。我们身下九曲溪有深有浅,深处墨绿,浅处透明,人们不时地把手伸进水里摸起卵石,水流阻力大,好不容易摸上几块,视如珍宝。正在得意时,一不小心把上衣弄湿,艄公也忍不住大笑起来。9.5公里的九曲溪水路,美景入眼,欢笑入耳,山水风情都在这一叶竹筏上轻轻地承载。
再饮一杯大红袍
中国唯一的茶文化艺术之乡正是武夷山。一到春天,武夷山家家户户都忙着采茶、做茶,空气中到处都弥漫着茶的清香。几百年来,武夷山人世代传承的不仅仅是原汁原味的制作方法,还有对茶一丝不苟的执著与热爱。
在武夷山几日,无论是去到办公地点与人洽谈,还是走入百姓家寻街问路,都不出意外地会被一套茶道问候个满怀。在这里永远不用担心冷场,也不会因没话聊而尴尬,手捧一杯扑鼻的香茶,话题就顺着杯盏漫开了。次日,前往武夷东部的下梅村,更是被家家户户的茶文化所触动。
下梅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约住有居民500户,由于该村在梅溪下游而故名。在这里,商周时期就有了新石器时代人类活动遗迹,村落建于隋朝,里坊兴于宋朝,街市隆于清朝。清康熙、乾隆年间,下梅村曾是武夷山的茶市,兴盛一时,现仍保留具有清代建筑特色的古民居30多幢。这些集砖雕、石雕、木雕艺术于一体的古民居建筑群,清代茶市风貌街,是下梅村最具代表性的一道风景,也是武夷山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村落中祠堂、古井、老街、旧巷与民谣、山歌、龙舞、庙会交融出村落独特的魅力,蕴藏着丰厚的人文景观资源。
穿行在民居巷弄里,只见家家户户都敞着门,人们看见远方的客人就会报以微笑,然后招呼上一句“屋里喝口茶吧”。我们走着撞见了下梅村邹家第29代传人,他的院子里正复焙着大红袍,香气四溢。这栋古宅里保持着旧时光的风貌,养育着一代又一代的后人,却传承着亘古未变的茶之情怀。
晚间等候我们的是一场“印象大红袍”的实景演出,这部作品由张艺谋、王潮歌、樊跃共同组成的“印象铁三角”领衔。演出以独特视角,向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展示不同的武夷“山水茶”文化。当晚坐在观众席,开演时座椅便开始缓缓移动,随之以武夷山水为背景的演出就环绕在身边。这场演出打破了固有的“白天登山观景、九曲泛舟漂流”的传统旅游方式与审美方式,展示了夜色中的武夷山之美。演出结束时,全体演员们手捧刚沏好的茶,齐声向来客高喊,“再饮一杯大红袍吧!”
慢游细斟醉武夷
武夷当地人在介绍武夷山时数次提到一个“慢”字,的确,武夷山是一个适合慢游的地方。武夷山风景区内的慢游步道是慢游武夷山的最佳方式。“风景区内的3条登山慢游步道,分别叫做‘岸上九曲’、‘绿野仙踪’和‘岩谷花香’,这3条步道的主题也各不相同。其中,岸上九曲慢游道全长4.7公里,在岸上漫步,可细细品味九曲山水的景观;岩骨花香慢游道全长4.3公里,可一睹‘母树大红袍’的风姿,亲身体验武夷岩茶的地理环境魅力;绿野仙踪慢游道全长3.1公里,在这里你可以避开游客人群,一个人在幽静的山间小道上慢慢闲逛,并见识武夷山独特的‘虎啸八景’自然与文化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