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些套路多些真诚

01.06.2016  23:31

  然玉

  近日,国务院督查组赴黑龙江开展专项督查。一些受访的民间企业家反映,当地招商引资时企业被奉为座上宾,但在项目投产后,地方政府承诺的条件不兑现情况比较普遍,“新官不理旧账”问题较突出。企业将之形象地描述为“JQK”:先勾我们进来,圈块地给我们,然后再尅我们。督查组就此建议,解决民营经济的发展问题根本还在于深化改革,提高市场化程度和开放程度。(5月30日新华网)

  招商引资所引发的“后遗症”,不少地方都或多或少存在。政策环境变化无常,日常施政颠来倒去。这般招商引资,毫无信誉度和服务性可言,就是“一锤子买卖”,自然无法释放民营经济的应有价值。

  长时间以来,“招商引资”素来视作地方政府的核心任务之一。在固有的政绩考核模式中,“招商完成指标”也一直占据着很高的权重。但由此而来的问题是,招商引资的操盘者,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考量,有时会采取隐瞒信息、空头允诺等等不当手段,先将投资者“”来再说。难免会埋下种种隐患,导致招商环节与“养商”环节脱节,让投资者一再遭遇“有人招没人理”的尴尬。

  只招商,不护商、不养商,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企业成活率低,区域民营经济裹足不前。若无法真正让企业活下去、留下来,则之前所有关于招商引资的努力都是没有意义的。只有多点真诚、少点套路,才可避免JQK式忽悠。一方面需要强化地方政府的公信意识和契约精神,将招商引资的承诺固定下来;另一方面,则要更充分协调公共管理体系内部的利益分配与办事流程,从根本上规避各部门相互拆台的乱象。

  招商容易养商难,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成绩可以量化考核,其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诚意指数,又该如何测算呢?JQK式忽悠,终究只是一种短视的投机。若要真正创造条件鼓励民营企业发展,无疑还是要回到减税降费放权,以及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既定路线中来。

(编辑:刘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