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之美丨孝感“母亲河”蝶变
综合改造后的老澴河。新华网发 毛峰摄
新华网武汉8月31日电(刘晓丽)“六十年代淘米洗菜,七十年代洗衣灌溉,八十年代河水变坏,九十年代鱼虾绝代。”这首流传在湖北孝感市老城区的顺口溜描述的是被称为孝感“母亲河”的老澴河。
老澴河位于孝感中心城区南侧,西起府河东大堤,东至三军台汇入槐荫河,全长8.6公里,平均宽度80米,由西向东贯穿整个老城区。
多次加固 护佑一方平安
澴河发源于河南省灵山,孝感城关以下河道干流弯曲狭窄,堤防低矮,常常遭受水患。1959年,当时的孝感地委实施府河、澴河人工改道工程,包括新挖河道、裁弯取直、展宽堤距等,同时建中型节制闸和船闸1座,兼具防洪、通航功能。
1960年4月,挖河筑堤主体工程完成。从此,府河从云梦县护子潭起改道自西向东流,横穿云梦、孝感南部,在孝南区卧龙乡卧龙潭与澴水新河道交汇,现为长江一级支流。
1996年7月,澴河遭遇特大洪水,澴西堤堤防险遭漫溢破堤。为提高府河、澴河两岸总长386公里堤防的防洪能力,孝感市委市政府决定实施府澴河综合治理工程,用2年时间完成了多项工程建设。
1998年1至3月,孝南区又进行境内第三期府澴河综合治理工程施工,完成土方72万立方米。
通过持续加固、整治,澴河堤防宛若一道“水上长城”,护佑着孝感平安。
从“母亲河”变成常年劣五类水质
澴河孝感城区段改道后,留下8.6公里澴河故道,被孝感人称为“老澴河”。
老澴河是早期的航运水道,支撑着城市的发展,见证着孝感的发展与变迁。居住在老澴河岸边的老人讲述,以前,硬币掉到河里能看清正反面,居民在河边淘米洗碗,引来的鱼虾可以用撮箕舀。
改道后的老澴河来水减少了,航运功能也丧失了。上世纪80年代开始,孝感城区人口快速增加,各类企业扎堆在老澴河两岸,加上城市管网不配套,工厂废水、居民生活污水直接或间接排放,老澴河污染日益严重,水体发黑、发臭,常年处于劣五类水质。
老澴河北京南路至天仙南路段清淤前。资料图片
老澴河生态环境恶化不仅影响了沿河两岸居民的生活,西湖酒馆、古码头、文昌阁、西湖桥等文化符号也湮没在脏乱差的老澴河沿岸。
2009年,老澴河治理启动,由“两坝一渠”组成的“三河连通”一期工程也开始动工。
2009年10月,“三河连通”一期工程建成并通水,另一条流经孝感城区的滚子河水生态系统得到了改善,但老澴河的治理效果并不明显。直至2017年,老澴河仍处于劣五类水质,多次被环保督察“亮红灯”。
2009年参与老澴河治理规划设计的余佳说:“老澴河治理涉及水体修复、棚户区改造,以及城市功能完善,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通盘考虑。”
拆迁前老澴河沿线棚户区。资料图片
铁腕治理 老澴河焕发新貌
2017年,孝感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论证,作出了综合治理老澴河的决定。根据实施方案,综合治理分拆迁安置、截污清淤、园林景观、基础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多个环节。工程预计5至8年完成,项目成立了指挥部,由孝感市政府主要领导任指挥长。
根据规划,整个项目将建设201万平方米拆迁安置房、545公里雨污分流和截污管道、疏浚198万立方米河道底泥,建设3.35平方公里老澴河公园、76.2公里滨水绿带以及17.5公里绿道,建设10个社区公园、15个街头公园,建设44.8公里市政道路、9公里综合管廊及千余个公共停车位。
老澴河沿线公园。新华网发 罗德华摄
沿河近7000户棚户区居民因此搬迁。为顺利完成动迁,2017年,孝感市出台“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标准”。2019年12月,城西、星火、光明等9个安置区主体工程全部封顶。
城西安置区航拍图。资料图片
2020年7月,安置区开始交房,居民陆续入住。安置区全部在河岸边,靠近主干道,交通便利,周边是花园,环境优美。
今年初,历经3年的老澴河安置房建设、河道整治、绿化景观等综合治理建设工程建成,原计划5年的建设任务提前2年完成。期间,河道清淤70万立方米,两岸16.8公里岸线完成护坡整治以及航道疏浚。景观土方堆坡、亲水平台、小桥流水景观打造等,构成一条绿色廊道。金西门、银南门、麻糖厂、老船厂、古城墙、文昌阁等人文景观的修复,让孝感一方文脉再现。老澴河综合治理“安居、治污、发展”的目标基本实现。
因老澴河综合治理进入人们视野的孝感城隍潭码头。资料图片
4月,老澴河二期工程正式开工。项目东至滚子河,南至老316国道,西至澴河东堤,北至老澴河,总面积4.8平方公里。项目将建设3条大道、5所学校和1所医院,预计3年完工。
全部工程完工后,孝感不仅有望恢复老澴河、澴河、槐荫河“两水夹城,一水中道”的水乡园林格局,更将打通孝感城区向南发展通道,壮大城市规模,形成以槐荫大道为轴线、东南两翼齐头并进的连片发展格局。
综合治理后的老澴河及沿线。新华网发 毛峰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