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红菌变身治污奇兵

28.03.2017  17:58

小小红菌变身治污奇兵

只有芝麻粒亿分之一大,却有吃掉10倍于自身体重污染物的“胃口

   湖北日报讯 记者饶扬灿 通讯员叶相成 “流进的污水又黑又臭,流出的清水无色无味……”本月中旬,我省生态建设考核组深入十堰市西部垃圾填埋场,对该市处理垃圾渗滤液并使其达标排放的“红菌技术”啧啧称奇。

   这些红菌,肉眼根本看不见,1亿个攒在一起也只有一粒芝麻大,却能“”掉10倍于自身体重的氨氮污染物。

   这些红菌是怎么来的呢?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被业界喻为“世界性难题”。北京排水集团十堰北排水环境发展有限公司实施十堰市西部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时,同样遇上难关。

   20年前,一种被称作“红菌”的微生物在荷兰被发现,这种微生物能很好地吞噬污水中的氨氮污染物。红菌很快引发一场现代水处理领域的技术革命。

   与传统技术相比,红菌去污过程中不产生污泥,也不产生二氧化碳,并节省60%的电耗,大大降低治污成本。20年来,由于技术保密,全球仅有少数企业拥有这项技术。

   十堰西部垃圾填埋场,承担着十堰市区生活垃圾的处理任务。但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氨氮指标一直达不到国家排放标准。

   高氨氮污水处理不好,会给十堰水系及丹江口水库的水质造成严重威胁,如水体富营养化、藻类疯长、水体恶化、鱼类死亡。当地环卫部门多次被国家环保部门要求限期整改。

   鉴于十堰的紧急需求,北京排水集团抽调精兵强将全力攻克红菌技术,历经各种艰难终获成功。红菌技术在十堰于2014年首试成功,在国内尚属首次。目前该技术已成功申报为国家专利,成为稳定处理垃圾渗滤液的一项独创技术。

   红菌叫厌氧氨氧化菌,呈球形、卵形,在自然界及废水生物处理系统中,丰度很低,几乎检测不到其活性。当在生物膜上低活性时,污泥就由通常的黑色变成灰色。

   红菌技术的应用虽然在北京实验成功,但来到十堰后,红菌明显感到“水土不服”,技术人员曾耗时3个月进行适应性“驯化”;红菌对温度要求苛刻,技术人员就让其在25℃左右的恒温间“上班”。

   目前,红菌技术在打破世界先进技术在国内自主研发应用空白的同时,更具有节省外加碳源90%以上、提高沼气产量30%以上、减少污泥产量50%以上等诸多优势。

   “娇气的菌种也能干出苦活和累活。”十堰市环保局局长冯安龙,如此趣喻红菌技术的运用。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