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山川织成锦绣

24.09.2015  11:42

将山川织成锦绣

——宜昌市水利水电局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郭丽丹)峡出西陵,绿满宜昌。 

而这里,曾是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多年前黄土裸露、沟壑纵横的景象,已被青山绿水代替。“”与“绿”的交替变化,正是宜昌坚持不懈地推进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让青山绿水化作金山银水,加速绿色崛起的一个缩影。   

项目引领,综合治理 

在上世纪70年代未,宜昌水土流失面积12028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56%。80年代以来,宜昌将水土保持生态文明综合治理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率先开展了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相继实施了葛洲坝库区、三峡库区、世行贷款、生态环境建设等多个水土保持项目。 

夷陵区按照“渠道不变、优势互补、统筹安排、各记其功”原则,大力开展涉农项目整合试点,累计整合水利、国土、住建、农业、林业、畜牧等涉农项目资金27262.56万元,建立了覆盖区、乡、村三级的水土保持工作组织领导体系。 

目前,我市还有坡耕地治理、革命老区水土保持工程、“长治”工程、石漠化治理工程、三峡屏障区工程等水土保持项目。到2014年底,全市治理水土保持面积超过10000平方公里,占流失面积的83%,水土流失面积下降到5700平方公里以下,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5%。 

荒山披上了绿装,河水越来越清澈。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绿色发展,催生富裕     

之前光秃秃的山,白送给农民种都没人要,现在可成了致富的‘金疙瘩’。”瞧着自家80棵核桃树收获鲜果1738斤,夷陵区下堡坪乡赵勉河村村民周元香喜上眉梢。 

小城区、大农村”的夷陵区,把全民植绿活动作为水土保持治理的重要抓手,每年绿化面积3万亩,美化面积200万㎡以上,以核桃、油茶、木姜子为主的林业产业基地超过5万亩,并建成以柑桔、茶叶等特色常绿产业为重点的精品农业生态走廊。 

水保行动带来了空气和饮用水质量的持续改善,该区有9个乡镇46个村获省级生态乡镇、生态村命名,5个村获得“湖北省绿色示范乡村”称号。 

而三峡库区秭归在水土保持项目规划选址时,按照“整体连片治理、改善环境面貌、倾斜重点产业、促进经济发展”思路,着力构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平台,达到治理一处、带动一片的效果。   

群众参与,享受成果     

农民群众是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也是农业生产的受益者。 

宜昌市水利水电局积极在全市推行群众“参与式”管理项目建设。在项目规划设计中,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科学适宜的布设各项治理措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受益群众全程参与施工质量监督,发挥“业主”权利。 

秭归县要求当地村民选派代表成立工程质量监督组,全程监督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督组不定时抽查,并有权对有质量问题的施工队伍临时停工。对抽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县水保部门督促施工单位负责人现场答复和解决。 

水利人致力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将宜昌山川织成锦秀,百姓惬意地享受着山青、水净、河畅、岸绿、景美的幸福家园。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