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正在步入老龄化社会,并且未来20年到30年,老龄化高峰即将来临。在老龄化和独生子女的双重压力下,传统养老方式让越来越多的人心有余而力不足,农村老年人养老保障问题正日益突出,在可以预见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农村养老问题将是我国最大的社会问题之一,是广大农村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如果解决不好,势必影响到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省卫生计生委“三万”工作队第五工作队通过对驻点村——宝丰镇曹家湾村老年人养老保障现状的调查,提出一些看法与建议。
曹家湾养老情况
曹家湾村总人口1840人、人均年收入5560元,该村60岁的老年人有349人,占总人口的19%,其中80岁以上的42人,70至80岁的94人,60至70岁的213人,五保户5人;主要经济来源为外出打工(400余人)和茶叶种植。工作队在对曹家湾村全村老年人进行调查之后发现,曹家湾村目前老年人养老模式仍然是以家庭养老为主。
以家庭养老为主要养老方式
曹家湾村的老年人口的养老方式目前仍然是以家庭养老为主,在全村349名60岁以上的老年人家庭中,仅有30余人跟着子女一起生活,仅占老年人的8.5%,其余的老年人都过着独居或其他养老方式,同时也大多得到家庭和子女不同程度上的经济帮助,也有部分享受着退休工资。
家庭养老存在的问题
(1)农村家庭养老压力大
农村养老面临着城镇化、家庭结构小型化、计划生育和人口价值观念改变等带来的一系列挑战。农村人口的大量外出导致赡养脱离,养儿难以防老,这是农村留守空巢老年人面临的普遍难题。从今后发展看,随着农村人口生育率的下降,老来所养问题将更加突出。
(2)传统养老观念受到各种不良价值观念冲击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生了重大变革,交通、通讯越来越发达,信息渠道越来越广,人们在更多、更深入了解外面世界的同时,其观念、生活方式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在追求现代生活方式过程中,产生了对小家庭的偏好和对大家庭的淡漠,他们转变了养老观念,开始走出“养儿防老”的圈子,加之受拜金主义、个体主义等不良价值观念的影响,人们的家庭责任观念、家庭义务观念等都在不断更新、蜕变,有些人拒绝承担赡养老年人的义务,甚至虐待、遗弃老年人。在曹家湾,80多岁的村民陈某独自住在二儿子家房头低矮的偏房里,她的两个儿子都分家单过,大儿子负责赡养母亲,现在宝丰镇居住,二儿子负责赡养父亲(已过世),二儿子常年在外打工,二儿媳在隔壁居住,从不过问。她每天还要到较远的地方打井水,生活十分艰难。
农村养老存在的主要问题
老龄化人口不断增加
人口老龄化会改变人口抚养比,被抚养人口的增加必将加重劳动人口的负担。这一负担主要由劳动力年龄人口来承担,因而对劳动力年龄人口来说,其负担越轻对社会经济发展越有力。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口数量迅速增加,国民收入中用于消费的需求不断增长,从而使积累基金的比重减少。假定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国民收入的增长速度不能快于老年人口增长速度的话,那么,人口老龄化所引起的消费基金和积累基金的比例的变化,势必影响甚至制约人均消费基金水平的提高和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以湖北省为例,根据2000年和2005年两次人口普查反映:2000年60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比为10.12%,2005年则增加到14.5%,基本上以每年一个百分点的速度递增;2000年农村60岁以上老年人口总量接近360万,而2005年则迅速上升至600万左右;随着50年代和60年代第一次和第二次人口出生高峰的人相继进入老年,2015年以后我国农村老龄化趋势将加速凸显。
人口老龄化使用于老年社会保障的费用大量增加,给政府带来沉重的负担。老年人大都身体状况不佳,且年龄越高(特别是超过65岁之后),健康状况越恶化,患病率、伤残率都会上升,自理能力下降,将更多地需要日常护理、生活照料和社会服务。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对医疗设备及其服务的需求必然明显增加,对保健药品的需求也大大增加,国家每年需要为老年人支付比成年人和青少年高得多的医疗费用。
人口老龄化使家庭消费负担加重,家庭人均收入水平降低。人口老龄化会导致家庭中老年人口增加,年轻人口减少,或者家庭中只有老年人而没有年轻人。老年人身体状况不佳,部分老年人无退休金,使家庭在老年人生活及医疗等方面的支出大大增加,必然导致家庭消费负担加重,家庭人均收入水平降低。
养老保险制度不健全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缺乏社会保障应有的社会性和福利性。当前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际上是一种强制性储蓄或鼓励性储蓄,也正因为这一点导致不可能强制要求农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但如果要使这项工作开展下去,常常需要采取强制性的行政命令,这又违背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自愿性原则。因此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制度设计时就使其执行陷入了两难境地。
保障水平过低。由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农民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缺乏信心等原因,大多数地区农民投保时都选择了保费最低的2元/月的投保档次。在不考虑通货膨胀等因素的情况下,如果农民在缴费10年后开始领取养老金,每月可以领取4.7元,15年后每月可以领取9.9元,这点钱对农民养老来说,几乎起不到什么作用。如果每月投保4元、6元甚至是10元,也仍然难以起到养老保障的作用。
建议与对策
重视道德教育
通过宣传教育,形成浓厚的尊老敬老的社会氛围。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孝”文化在我国仍然根深蒂固,尊老、敬老、养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儒家学说的重要内涵和范畴。几千年来,孔孟首倡的孝道,历经朝代更迭而日臻完善,成为维护家庭养老的重要根基。养儿防老依然是大多数农民的首要养老模式。
积极展开各种形式的道德建设活动,并对不赡养老人、虐待老人的行为要以法律手段做出严惩,通过这种宣传教育使人们认识到,尊老敬老养老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完善老年社会保障体系
建立健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贫困人口按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实行差额补助的制度,是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基本生活的一种措施。因此,建立和健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于解决农村养老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科学的方法确定保障线标准,使生活水平低于保障线的农村老人都能获得基本的生活需要。
在家庭养老的基础上,大力推行农村养老的社会化。社会养老保险是我国养老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未来养老保障的核心和基础。只有逐步建立农村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养老问题。
鉴于目前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两种模式衔接不够紧密的情况,应该打破城乡二元社会保障结构,即农村应实行与城镇一样的养老保障制度,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统一模式。
作 者:朱才义 项晓鹏 李玖林
责任编辑:李薇
稿件来源:省卫生计生委“三万”第五工作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