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纳吐槽是行政者应有的胸襟
国务院办公厅政府信息与政务公开办公室近日召开座谈会,讨论了行政审批问题。曾在网络上发表公开信《做企业这么多年,我太憋屈了》的桔子酒店CEO吴海,将自己为女儿办准生证经历写成文章的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翟继光,作为群众代表参加了座谈会。
这是一个稍稍让人意外的结果:他们“吐槽”简政放权改革中的问题,并在网络上引发广泛关注之后,等待他们的不是其他,而是被邀请到国务院办公厅进行座谈。当然,不必将被邀座谈当作某种特殊待遇,更不必过度去拔高其意义。事实上,在桔子酒店CEO吴海于微信发布公开信后,在不到一周时间内,北京市、区相关领导就针对公开信中反映的问题找吴海了解情况并征求建议。接下来,国家多个部委都找吴海了解了相关情况。从前期的了解情况与征求意见,再到后期的邀请参与国办座谈,更应该看到的是,这种贯穿始末的对“吐槽者”的公共态度,以及蕴涵于其中的互动深意。
对于“吐槽者”的态度,就是一个社会的风向标。“吐槽”的声音虽然并不中听,但“吐槽”中往往包含着社会领域中的真实情况,以及必须解决的公共问题。从某种程度而言,“吐槽”其实和“诤言”有几分类似。如果说,打捞所有沉默的声音,暂时还难以做到,那么,打捞引发舆论普遍关注的“吐槽”声,应当成为行政者的自觉。打捞“吐槽者”的声音,既检验着社会管理者对于外界意见的态度,也是社会风气开放与否的表现。
由此而言,对于邀“吐槽者”座谈简政放权这则新闻来说,最大的关注点其实不是“吐槽者”受到邀请,而是座谈会后他们的意见能否改变现实。譬如,吴海在公开信中提出了清理可能涉及官商勾结的中介机构的意见,翟继光也从制度的制定、执行层面提出了“办证难”的解决建议,在此次座谈会上,不同的职能部门对此都有回应。从职能部门的认真表态,到具体问题的解决,还会有多远?这同样是对待“吐槽者”态度的一部分。(王聃)
(见习编辑 金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