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镌刻的丰碑—追记石首团山寺镇白家荡村原党支部书记徐连芳
03.06.2014 10:02
本文来源: 农业厅
4月29日,团山寺镇白家荡村1300多村民、镇党委班子全体人员、镇机关全体工作人员及镇直单位所有负责人、各村(社区)党支部书记挤满了简易的灵棚,为徐连芳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追忆他生前的一段段平凡而又感人的事迹,泣不成声.......
徐连芳从1983年担任白家荡村11组组长到2011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至2014年4月27日胃癌晚期病逝,在村里工作的31年间并没有干成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31年,他默默无闻、乐于奉献、清正廉洁,心里始终装着群众的点滴小事,一心为公,真心为民办实事,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口碑。逝者如斯,一位年仅52岁,却在村里工作了31年的村党支部书记,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定格在了白家荡大地上。团山寺镇党委书记张道忠在追悼词中称:“他用生命镌刻了共产党员的不朽丰碑”。
临终不忘托付的一本账单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2013年7月,徐连芳为帮助本村村民到团山进行体检完后,他说我的胃也一直有点不舒服,也就是这次意外的体检,才得知自己患上了胃癌,由于长期劳累,忽视了自己的健康,病情查出时已经恶化到晚期。死神面前,他坦然处之,没有退缩,反而更加珍惜最后的时光。病重期间,他带领村里一班人,四处筹资修通了2.6公里的水泥路;临终前的最后几天还依然坚持躺在病床安排村里硬化沟渠和村庄绿化美化工作。用他自己的话说“活着干好,死了不悔”。
徐连芳病重期间前,向组织提出了唯一的要求,请求镇里一定要查清自己当支部书记三年以来的各类账目。在他的要求下,镇里组织了财务清理。这一查,负责清查的财政干部们的眼泪再也止不住的流下来。经仔细核算,徐连芳担任白家荡村支部书记以来,不仅没有用过村里一分钱,村里还欠着他为五保户、困难群众垫付的新农保、合作医疗等各类款项11200多元。
说起徐连芳,8组村民熊梅广的眼泪哗哗往下流。他说:“我家庭经济条件非常不好,在村里租了10亩地种油菜,却一直没有缴过租金,每次徐书记来帮着收租金,我都打白条,这么多年下来怕是打的白条都有5万多元了。”得知徐书记去世,正在清算账目,我一大早就赶到村里说明情况,原以为我打的白条肯定记到了账本上,没有想到这些年我打的白条全让徐书记给我垫上了。
12组老困难党员张先凯说:“一次徐书记来我家串门,发现我病得厉害,没人照顾,他二话没说就开着摩托车把我送到了团山卫生院,还帮着垫付了500元医疗费,打完点滴送我回家时还给了我200元生活费。”8组的盲人婆婆黄九英说:“徐书记经常到我们家来,每次不是送大米,就是送食用油,每年都给我800元补贴生活,要不是有他,我都不知道怎么活下来。”11组困难户刘青云说:“我们家有两个重症病人常年瘫痪在床,生活非常艰难,徐书记不仅帮助我们申请了低保,还到市里、镇里跑部门、跑项目,争取危房改造补贴,帮我们垫上了维修漏雨房屋急需的3000元资金。
徐连芳的妻子说:“我们家条件不算富裕,老徐又是个热心肠,遇到谁家遇到困难了,总爱拿家里的钱往外贴。”其实,村民们都知道徐书记家里的经济并不宽裕,村干部工资很低,家里全靠妻子种20多亩全村最差的地维持,好一点的田块全被他拿出来交给村里的困难户种了,收成可想而知。儿子徐路说:“爸爸在家的时间每天不超过2个小时,只要是接到电话,他总是放下在自家地里的活不管,就出门忙村里的事。”女儿说:“爸爸患胃癌后,前后化疗了6次,家里根本没有能力负担近20万元的医疗费用,我们找亲朋好友借遍了,最后是爸爸自己坚持放弃了治疗。”
村里的会计张凡军说:“徐书记平时总教育我们要节约每一份钱,公家的钱一分一厘都要用在老百姓身上。”他患胃癌后,没有向组织,向镇里、村里提出过任何要求,连村里看望慰问他准备的500元慰问金都退了回来。这次财务清理,清理出应该付给他的为群众垫付的各类款项有1万多元,没有清理出来的,他私人为村里办事贴的钱不知道还有多少。
燃尽生命兑现的一句承诺
2011年徐连芳担任白家荡村支部书记前,尽管组织多次找他谈话,请他出任村支书,但徐连芳一再表示自己能力不够,担心不能带领村民发家致富,当副手也一定尽全力支持书记工作。直到2011年,老支书卸任,镇里的领导、村里的老党员、群众代表挨个上门请他出山,他才正式成为了白家荡村的当家人。上任之初,徐连芳召开村干部、党员、群众代表大会,庄重向大家承诺:“一定带领大家修通2条村内公路,改善生产出行条件,疏通灌溉水渠,改善水利基础设施。”
修通白家荡村6—8组的800米通组公路和1700米北横堤路是历届村委会长期以来不敢想、不敢干的事情。有人曾经盘算过,要想修通这两条路,没有60万元根本下不来。徐连芳接手担任村支部书记的时候,村里的账上根本无钱可用,要想修通路谈何容易,许多人根本不敢相信。80多岁的老党员谢和贵是徐连芳的入党介绍人,他说:“徐连芳要修路、要修渠找我商量,当时我就泼了他一盆冷水,到现在我还过意不去。”硬化沟渠所需要的资金更是天文数字,那时候谢和贵帮着徐连芳算了笔账,要想打通4687米的灌溉沟渠,建9座抽水泵站,没有120万元资金根本就拿不下来。
都说穷人的家难当。当时,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徐连芳和村两委一班人找来老党员、群众代表等在村委会的办公室开大会,他大力主张启动这两项民生工程。村干部王茂祥说:“徐书记老对我们说,男子汉大丈夫,吐口唾沫都是颗钉,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就是再难我们也要兑现承诺,老百姓们都看着呢。”在他的力排众议下,大家的思想统一了,开始筹备工程建设事宜。
4组的党员郑先发说:“徐书记对我们说,国家对农村修路、修渠都有补贴政策,缺钱我们就去跑项目,向镇里、市里要指标,实在不行,我在村里干了近30年,多少有点老脸,我去找村里那些在外发了财的老板们讨。”村民潘友梅说:“徐书记在村里干了30年,许多人都受过他的恩惠,这些人在外面发了财,老徐上门要钱修路、修渠,他们就是再不想给,也实在抹不下来面子。”就这样,在徐连芳的坚持下,村里争取到了国家项目指标补贴了一部分,在外化缘求来了一部分,路开始修了,渠也开始硬化了。徐连芳带头到工地干活,夜以继日的干,他的行为感动了村里所有人,接下来村民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没过两年,宽敞的水泥路修通,硬化沟渠建设也进入了全面实施阶段。
老党员谢和贵说:“白家荡之所以叫白家荡就是因为地势低洼、水系不畅,十年九淹水,远远望去就像是一大片白布荡来荡去。”徐连芳1983年担任生产队长时,就吃过苦,年年排涝年年淹,每年一到梅雨季节,群众的心就都揪了起来。徐连芳说:“望天吃饭靠不住呀,老百姓是淹水淹怕了。”
为了抢抓省里开展“三万”活动,挖万塘、洁万家、惠万民的政策机遇,徐连芳到处跑项目、要政策,在他的主持下,村里高标准的制定了发展规划图。2组村民张云良说:“徐书记虽然走了,但他为白家荡制定的发展规划图30年都不会过时。”村民潘友梅说:“就在徐书记启动硬化沟渠项目建设,准备疏通水系,带领我们大干一场时,2013年7月,噩耗传来,他被确诊为胃癌晚期。”尽管得知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但徐连芳的精神并没有垮下来,他一边接受化疗,一边坚持带病工作。从涵管的粗细到水泥的标号,从电机功率的选择到硬沟渠的宽度,每一件事情徐连芳都要亲自过问,仔细查看。
村干部王茂祥说:“徐书记接受了6次化疗,每次化疗回来,没过两天就会到工地巡查,他是真心放心不下呀。”老党员刘上林说:“徐连芳每次化疗回来,脸色都非常难看,我多次劝他好好休息,可没两天就看见他正爬到树上砍树枝清障。”徐书记对他说,村里修渠大家太忙,清障这点事实在找不出人来干了,三下两下我就能干完,没事!直到临终前,徐连芳还是对硬化沟的事放心不下……
终其一生镌刻的一座丰碑
徐连芳走得太突然了,以至于熟悉他的人至今仍觉得他还没有走远。在他们心中,徐连芳还活着,闭上眼就能想起他的音容笑貌。连日来,团山寺镇白家荡村群众组织座谈,回忆与徐连芳一起工作、生活的往事,一个对党忠诚、热爱人民,坦承待人、乐于奉献,敢于担当、勤政为民,扶危济贫,一心为公的高大的共产党员形象逐渐清晰起来。
老党员谢和贵说:“徐连芳对党忠诚,一心为民,作为他的入党介绍人,我们深感欣慰。”他敬老爱幼,对老同志特别关心爱护,听得见意见,办得了实事,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还特别交代我们一定要支持村里的工作。村干部刘上林说:“我患白内障多年,眼睛一度失明,徐书记多次上门骑车送我到医院就诊,帮着连系市里大医院的眼科医生,帮着办理新农合、大病医疗保险报销手续,跑上跑下,从没有喊过累,就算亲儿子也没有他对我这么好。”
在白家荡村,小孩子们传唱着一首儿歌。“从前的白家荡下雨就水汪汪,如今的白家荡成为了鱼米乡….”,大家都说,白家荡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是徐连芳用生命换来的。说起徐书记,村民们总有讲不完的往事,理不清的情感。村民张先凯说:“我家经济条件比较差,儿子是残疾人没有工作能力,我自己年事已高也没有经济来源,多亏了徐书记经常上门看望慰问,送钱送粮,还为我儿子办理了低保。”
11组村民刘清云说:“我家两个儿子都是残疾人,且离婚多年,家里的大事小事全靠徐书记帮衬着,不仅帮我修葺房屋,还帮助我代办更正手续,让我顺利拿到了粮食补贴。”11组村民陈道云说:“我老婆生病住院花去手续费等6万多元,新农合报销后,我们根本不知道大病医疗保险,徐书记上门跟我讲解政策,还全程指导帮助我,申领了5000元大病医疗保险金送到了我手中。”村民张云贵说:“我老婆在上海打工时生病住院,手续费花掉4万多,我们不了解家乡政策,只给徐书记打了一个电话,他就把8000元的大病医疗救助金汇到了我的银行卡中。”
4组党员郑新发说:“我家责任田地势较高,由于水系不畅,年年农忙时节都愁引水灌溉的事,徐书记帮我们买来抽水泵,帮着找电工,拉电线,还跳下污泥沟清理水草、杂物,我家的水稻年年丰收,其中有徐书记的一份功劳。”邻村新码头村59岁的村民潘宜兰说:“他们村单身汉何修、张兵达常年卧病在床,徐书记不仅拿出自己承包的最好田块给他们种,还经常帮着耕田、打药、灌溉,没有徐书记,他们根本无法生活。”村民刘希永说:“我是徐书记的邻居,徐书记走了,我们特别心疼,他动完手续20多天回来,就在村里公路上背树苗栽风景树,还亲自爬上树清理电线下的树障,没日没夜的干,我见他脸色非常不好,多次劝他休息,但他最终没有听我的话,他是累倒在工作岗位上的呀。”
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徐连芳迎难而上,身先士卒,拖着病躯为修建公路、硬化沟渠、绿化村庄四处奔波,一息尚存,战斗不休。这是一个普通共产党员的情怀——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为人民利益不惜牺牲生命。伟人说过,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诗人说过,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事实胜于一切,群众的口碑是“一杆秤”,“称”出了徐连芳这名普通共产党员的“重量”。
为人民利益而死,徐连芳的死比泰山还重。虽死犹生,徐连芳永远活在人们心中。终其一生,他用生命镌刻了一座共产党员的不朽丰碑!
本文来源: 农业厅
03.06.2014 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