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庭规模小型化引发社会问题 老年人更受冲击
人民视觉
10月末,嘉兴、呼和浩特相继发生两起空巢老人在家离世、数日后在异地工作的子女才发现的事件。空巢家庭、独居家庭增多,折射出我国家庭小型化的趋势,并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单元,承担着儿童抚育、老人供养等功能。家庭规模的变动,直接影响其功能的发挥。今年上半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中国家庭发展报告》显示,我国家庭规模日益小型化,平均家庭户规模降至3.02人。
■“一大家子”渐成过去
我国约有4.3亿户家庭,平均户规模3.02人,1—2人户的微型家庭占全部家庭数量的近40%
“一大家子,已经是父母那一代人的记忆了。上一代人普遍都有兄弟姐妹,三代同堂甚至四代同堂,六七口人生活在一个屋檐下的情况很常见。”在北京工作了十多年的刘宏说,“如今情况不一样了,三口之家,甚至一两口人的小家庭成了主流。我就是这样的情况,我在北京成家立业,有了稳定的三口之家。父母两个人还是生活在福建老家。”
常年在外务工的农民工,对家庭状况的变化感受更深。雷浩在郑州务工多年,“我和老婆在郑州这边打工,自己的家也就安在这边。孩子在山西农村老家由父母照顾着,平时会给老家寄一些生活费,一年也就回去一两趟。对孩子来说,山西是爷爷奶奶家,父母家就是我们打工的地方。”
类似于刘宏、雷浩这样的情况,在全国不在少数。今年上半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首个《中国家庭发展报告》,指出我国约有4.3亿户家庭,家庭规模日益小型化,平均家庭户规模为3.02人。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的平均家庭户规模一路下滑。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家庭户平均人数基本上保持在5.3人的水平上。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变化,家庭户平均规模开始缩小,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家庭户平均规模缩小的趋势更加显著:1990年缩减到4.0人,2010年缩减到3.1人,2012年进一步缩小为3.02人。
伴随着家庭户规模的不断缩小,家庭户构成也不断变化。2000年以来,1—2人户微型家庭数量大幅增加,2000年微型家庭占全部家庭户的1/4,2010年时已接近40%;3—4人户小型家庭户数量明显减少,4人户的数量从7822万减少到7060万;5—6人户中型家庭占比下降,占全国家庭的比例从18.7%下降到14.2%;7人及以上大型家庭户数量继续减少。
“一个人的家也是家。”孟女士是在一家北京高校任教,39岁的她至今单身。“每次同事聚会结束时,我说要回家,总有人打趣我,‘你一个人住、叫什么家呀’。我不愿多解释,但我觉得,我在自己的房子里住了十多年,温馨舒适,怎么就不叫家呢?”
家庭小型化的同时,家庭类型更加多样化。卫计委的调查显示核心家庭(一对夫妇与其未婚子女组成)比重持续下降,独居老人比例有所升高,单亲家庭、丁克家庭、隔代家庭等快速增长。流动人口举家迁移的趋势日益明显,流动家庭和留守家庭大量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