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调查情况报告
近几年来,在党中央的宏观决策和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扶持下,新型农业经营体快速发展,经营形式多样,经营主体不断增多壮大,促进了农村经济快速增长和可持续发展,农民收入大幅增加,生产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生活水平全面提升。根据州委农办安排,宣恩围绕全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现状、存在问题、政策措施和建议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发展现状
宣恩目前的农业经营主体以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
(一)龙头企业发展情况
1.数量及类型
目前,全县共有龙头企业25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4家,州级21家,有4家为2013年新申报龙头企业,属合同关系的13家,合作方式的8家,其他方式的4家;销售收入过亿元的5家,2千万到1亿元之间的19家,500万到2千万元1家;从事种植业的有22家(茶叶12家、粮油5家、水果4家、蔬菜1家),林特业2家,畜牧业1家。
2.规模及分布区域
龙头企业固定资产总值47495万元,比2012年净增13299万元,其中加工型龙头企业固定资产总值43875万元,生产基地有种植面积18万多亩,牲畜饲养量19万头,2013年销售收入157257万元,比2012年增36162万元,净利润2013年9739万元,比2012年增3818万元,创汇566万美元,上交税金2203万元,提供长期就业岗位1614个,通过ISO等质量体系认证的有13家,获得著名商标的10个,吸收农民务工支付工资福利5187万元。
政府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出台了茶果扶持奖励政策和措施,加强了信贷和税费减免工作,为企业创造宽松环境,2013年提供信贷资金25065万元,财政扶持1228万元,减免税费1393万元。
全县25家龙头企业,主要分布情况北五乡镇21家,南三乡镇4家,北五乡镇又以椒园和万寨为主,椒园有9家(茶叶3家、林特业2家、粮油3家、水果1家),其中工业园区6家,万寨5家(茶叶),珠山3家(畜牧业1家、茶叶1家、水果1家),晓关2家(茶叶1家、蔬菜1家),长潭河2家(茶叶),沙道沟2家(粮油类),李家河和高罗各1家(水果)。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
全县共有各类专业合作组织231家,共计注册资金14136.3万元,合作社成员13380人,带动农户49852户,其中订单农户18456户,合作方式231个,从事种植业的有134家,林特业12家,畜牧业53家,水产业11家,其他21家。生产基地种植面积11.4万亩,牲畜饲养量4.3万头,2013年总收入33434万元,销售收入25367.3万元,利润2572万元,至2013年底合作社贷款余额1000万元,财政扶持600万元。
通过近两年对产值过500万,社员过200户,辐射带动农户1000户以上的专业合作社进行重点扶持,全县已建成20家“521”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涉及到的产业类型有茶叶、水果、畜牧等主要特色产业。
专业合作社分布情况北边五乡镇以茶叶专业合作社为主,南边以水果(贡水白柚)为主,具体分布情况,珠山镇有30家,万寨乡30家,晓关侗族乡31家,椒园镇31家,长潭河侗族乡22家,高罗乡22家,李家河镇25家,沙道沟镇25家,椿木营乡15家。培育农业部示范社1家,省级示范社3家,州级示范社7家。
二、主要做法
(一)出台了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相关政策
县委县政府根据现阶段农业经营的特点和实际,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和措施。一是在每年年初的农业农村工作要点中,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产品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提出明确要求和制定激励措施,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进行扶持,二是以文件形式出台了相关政策,如《伍家台贡茶清洁化加工生产线、专卖店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补助方案》、《农产品加工企业奖励办法》等。
(二)制定了系列标准化生产程序规则
抽调专人,组建专班,加快制定了农业标准化生产标准和程序。制定修订了伍家台贡茶标准、贡水白柚生产标准和有机产品生产操作规程等一系列规则,为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加快发展给予有力保障。
(三)加大领导组织实施力度
政府加强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领导,责成各相关职能部门认真做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工作。一是协助制定科学合理的企业发展布局规划,合理配置资源,高起点、高标准的引导和指导好技改和新建。二是加强管理人才的培养,积极组织安排各经营主体负责人参加各种管理培训班、企业高峰论坛等学习,学习和借鉴他们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和方法。三是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强产品的深度开发,加强研究、探讨与总结,进行市场需求的调研,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重视产品深加工的研究与开发,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四)加大引导扶持
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市场开拓上加强引导,在资金、项目、金融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一是通过媒体、网络、电视等加强对农产品进行宣传推介。二是通过参加和举办各种推介会提升农产品知名度。三是提高农产品品质和加强品牌创建,加速农产品提档升级。四是加大资金、项目、金融等扶持力度,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硬软件建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2013年新型农业经营体贷款余额26065万元,财政扶持1828万元,减免税费1393万元。
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挥的重要作用
(一)促进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
在新型农业经营体的带动下,特色产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宣恩基本形成了 “万亩乡镇千亩村”和“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一品一社”的特色产业带和产业片格局,基本实现了贡茶、白柚主产区产业带无缝隙建园,茶、果近几年均以3万亩左右的建园面积快速增长,全县茶、果总面积已达31.8万亩,2013年荣获“2013年度全国重点产茶县”称号,烟叶生产以注重质量和提升效益为主,畜牧产业已成功步入省级生猪调出大县行业,2013年出栏生猪56万余头。
(二)推动农业标准化可持续生产
近几年来,宣恩大力打造“全国有机农业示范县建设”,在推动农业标准化可持续生产上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出台了《关于创建全国有机农业示范县的决定》、《关于创建全国有机农业示范县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对农业标准化可持续生产提出了具体要求,设立有机农业创建专项基金,严格农业投入品监管,大力建设有机农业示范区、示范乡镇和示范专业村。2012年宣恩获得“全国有机农业示范基地”和“全国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2013年获得“2013年度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等称号。
(三)通过品牌打造拓展了农产品市场
制定了〈〈贡品品牌创建实施方案〉〉,设立了贡品品牌创建专项基金,设计策划制作了贡水白柚、伍家台贡茶广告片、音乐电视、微电影等,在央视7频道和湖北影视频道展播,通过参加和举办各种对接会、博览会、评比会等,极大的提升了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贡水白柚、伍家台贡茶、宣恩火腿、宣恩贡米相继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同时加强了对市场销售的引导和扶持,出台了奖励办法,制定了补助标准。
(四)增加农民收入
随着新型农业经营体的不断发展,农民的收入有了大幅增加。提高了劳动效益,降低了劳动成本,减轻了劳动强度。一是就近到各个农业经营体务工增加收入,既照顾了家庭,又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二是对基地的改造投入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国家项目和企业对低产田改造、基本农田治理和水利、道路等建设投入,拉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增加了土地收益。三是土地流转增加收入,新型农业经营体通过租赁和流转等形式,把零星分散的土地整合,达到了双赢,便于经营体进行规模化生产和标准化管理,经营体所需的原材料也能得到保质保量供应,同时农民可以从杂乱烦琐的农活中得到解脱,有更多的时间从事其他行业创收。四是通过股份红利、二次返利等获利增加收入。
四、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
新型农业经营体通过近几年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也还存在很多问题和困难。基地规模化和生产标准化水平不高,老百姓受益程度低;实力不强、主打产品品牌不响,竞争力影响不强,带动能力弱;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等。
1.农产品基地建设组织化、标准化、机械化程度不高,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竞争力不强,基地属千家万户,土地流转因农户的思想意识和土地附属作物、地域等因素进展缓慢,标准化生产监管任务繁重,有机创建困难较多,经营体与农户之间利益链没有得以有效衔接,效益显现不够明显。
2.农业经营主体的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生产标准不够完善,管理人才匮乏,深度加工开发滞后,规模小、实力弱、缺资金、文化低,一体多名和有名无实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阻碍着新型农业经营体的快速发展壮大。
3.各经营体的市场份额小,销售渠道不够畅通,销售信息和销售平台少,销售人才队伍匮乏,市场监管力度不够
4.品牌多而杂,主打品牌挺而不坚,整合难度大,缺乏系统的、行之有效的品牌打造策划方案。
5.农业社会服务不够。科技服务力量不够(主管部门人手、经费不够),专业人才、行业的技术服务相对不足,普遍存在用电费用高、用电难。
6.农业经营主体投入不足,融资供需矛盾突出,国家政策扶持相对不足,导致农业经营主体加工设备陈旧老化,生产工艺落后。
五、政策建议
1. 制定新型农业经营体准入政策,完善农业经营主体的管理体制和机制;
2.制定完善扶持农业经营主体在固定资产投入、基地配套建设等方面奖励补助政策;
3.制定完善销售管理高端人才的引进和激励措施,不断提升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4.设立新产品研发奖励专项资金,鼓励农业经营主体研究开发新产品,进行精深加工,大胆创新;
5.制定完善农业经营体在土地、水电、金融、财税等方面的保障政策措施;
6.加大扶持力度,解决建设难、融资难问题,在税收上给予优惠,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引进外资和设备,加大技改和先进技术工艺的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