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乡村客车“开得久”——村村通客车的“枝江实践”

08.05.2015  13:20

  5月3日,顾家店镇的村民搭乘乡村客车出门办事。

  基础设施不完善、运营成本高、经济效益差,成为阻碍农村客运发展的瓶颈。

  农村客运开通难,坚持长期开下去更难,这是全国各地交通管理部门的共识。

  农村客运开通之后,如何实现“开得久”?

  在村村通客车的具体实践中,枝江市摸索出了一套破解这一难题的办法。

  公司“诉苦”:

  营运收入抵不上费用支出

  “一趟拉了12个人,收入还抵不到车子磨损和油耗,不如不跑。”4月27日,刚跑了一个单面的枝江市维安客运公司淡青松师傅一脸沮丧。

  淡师傅所跑的胡家畈村到枝江的客运线路,全长有35公里的路程。由于农村外出务工者较多等原因,除了周末和节假日等客流高峰期,经常一趟拉不到10名乘客。

  虽然班线每天按时发车,但负责这条线路运营的枝江市维安客运公司经理苏维成告诉记者,由于燃油成本高、客流不稳定,公司的运营压力很大;如果没有各级政府的扶持,想在这条线路上长期跑下去的可能性不大。“贴钱跑几个月可以,如果老是贴钱跑,我们亏不起!”苏维成坦言。

  对此,枝江市交通运输局做过几轮细致调研。据该局副局长胡庆红介绍,该市11家涉及农村客运的企业共运营76条农村公交线路,虽然实施了重新设计、优化路线等措施,但仍有20多条线路目前处于营运亏损状态。

  市场调节:

  既要吃肥肉还要“啃骨头

  有营运利润的热门线路,客运公司争着跑。

  没有客源的偏远生僻线路,个个不理睬。

  怎么办?

  为了让76条农村客运线路“跑得久”,枝江市交通运输局运用市场杠杆进行调节——既要吃肥肉还要“啃骨头”。换言之,就是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冷、热线路搭配,让客运公司绝大多数线路都赚钱的情况下,带动一到两条生僻线路正常运行。

  此外,枝江市交通运输局还因地制宜,创造性地推出以乡镇为片区,实行“一公司一片区,一片区多线路”的“板块化”经营模式,既避免了无序竞争,又保持了区域性客运市场的稳定运营。

  “从实施了冷热线路搭配和‘板块化’运营模式之后,从GPS总控室可以清楚看到,全市76条农村客运线路的223台客运车辆,每天都按时发班收班,正常运行,生僻线路无人跑的状况得到彻底改观。”枝江市运管局负责人宁向东说。

  为了让“”线路“”起来,枝江市还出台了《关于加快农村客运发展的意见》,具体落实农村客运在购车、保险、税收等方面给予补贴和优惠,进一步用市场杠杆激发农村客运公司的积极性。

  财政“兜底”:

  线路补贴确保“开得久

  为了让农村客运“开得久”,枝江市一开始便将城乡客运一体化摆到党委、政府全局工作的层面统筹谋划。

  4月中旬,枝江市最偏远的顾家店镇沙碛坪村开通了农村客运班车。分管交通的枝江市副市长童卫宁坦言:对于沙碛坪等偏僻农村是否开通客运班线,起初有疑虑。而最终市委、市政府统一了思想,“宁肯少建一幢楼、少上一个项目,也要从有限的财政中挤出资金、设立专项补贴,让农村客运长久跑下去,让老百姓长期受益!

  为确保农村客运“开得久”,枝江市制定出台了农村客运奖励扶持政策,设立了扶持农村客运发展的专项基金,促进农村客运持续健康发展。一是争取经营补贴。市交通运输部门积极向上争取农村客运燃油补贴,对农村客运经营者进行扶持。二是多方面优惠。在农村客运购买新车、缴纳保险以及税收返还等方面给予大幅度补贴和优惠。三是政府“兜底”完善补贴机制。每年财政预算400万元,用于发放偏远农村客运班线补贴,确保农村客运开起来后“不熄火”。

  不仅如此,枝江市还同步出台了农村客运管理暂行办法、农村公路养护和管理办法,每年投入500多万元资金用于农村公路的建、管、养、运,以此促进枝江市农村客运健康有序和长久发展。

  “有了财政补贴‘兜底’,我们也不再担心农村客运跑着跑着‘停了摆’。”枝江市交通运输局局长骆圣说,他们接下来将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公路的提档升级上去,让农村客车今后越跑越舒心!

  在宜昌市交通运输局局长马宏彦看来,枝江市在村村通客车中的“政府主导和部门联动”、“科技支撑和强力监管”、“政策保障和市场调节”等工作方法的创新实践,最终熔铸为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的“枝江经验”。而这一宝贵经验,值得其他县市区借鉴和向全宜昌市推广。

(编辑:丁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