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污染产业实现清洁生产 竹溪拖鞋局长救“黄姜”

15.01.2015  11:09

  湖北日报讯(记者 文俊 通讯员 陶建康 何丽)“看,这些黄姜长得多好!利润比种粮食高上好几倍。”去年12月25日,得知“拖鞋局长”来黄姜种植区走访,竹溪县鄂坪乡大河湾村村民王茂东开着面包车从家中赶来,开心地拉着他参观自家的黄姜地。

  拖鞋局长,是村民们对县科技局局长谢从明的昵称,饱含着心疼——谢局长有痛风,发作时,脚趾头肿得老粗,疼得钻心,无法穿鞋,他就忍痛把皮鞋当拖鞋穿,照常进企业、下农村。如此,已有八载。

  十堰市竹溪县,地处秦巴深山,是国家级贫困县,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为了“一江清水送北京”,2004年,国务院、省、市下达“最后通牒”,限令2007年6月30日前,当地黄姜加工企业若不能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将一律关停。黄姜是竹溪的特色药用植物之一,黄姜加工产值占到了竹溪工业产值的半壁江山。一纸公文,对竹溪而言,无疑是致命一击,黄姜价格迅速由原来1元多1斤降到几角钱1斤,当地姜农损失惨重,全县黄姜种植面积从5万多亩锐减到几千亩。“黄姜皂素被誉为‘植物黄金’,主要用于避孕药等激素类药物生产中。但传统工艺提炼生产一吨皂素,要排放上千吨酸性废水。”竹溪创艺皂素有限公司总经理洪岩告诉记者,污染最严重时,流经县城的竹溪河又黑又臭,水质是劣五类。

  2006年,45岁的谢从明从县环保局局长调任县科技局局长。他深知,要挽救黄姜产业,就必须攻克治污技术关,得知洪岩攻克黄姜治污技术难题缺乏资金时,谢从明果断拿出个人房产证和工资,外加个人信用,从银行抵押贷款200万元交给了洪岩。“那时我还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老师,拿着黄姜治污的科研成果来竹溪创业不到一年,人生地不熟,也没有资产可以抵押贷款。”忆起往事,洪岩的眼眶湿润了,反复说做梦都没想到谢从明会瞒着家人押上了全部身家和前途。

  虽然科研成果初显,但不一定能成功,当初为什么敢这样做?谢从明微微一笑:“我看好这个项目,我也不怕失败,就算失败,我也要找其他办法解决黄姜产业的污染问题。

  2006年底,创艺皂素公司终于实现了黄姜加工的无污染生产,达到国家规定排放标准,并通过了来自全国包括院士在内的100多位专家的环境评审,取得环境资格认证,成为国内第一个实现黄姜加工清洁生产的企业。随后,为让姜农重拾信心,寒冬腊月里,谢从明在满是积雪的大山里跋涉,挨家挨户向农户宣传。当竹溪县的黄姜种植和生产走上正轨后,为整合黄姜产业,打造产业“航母”,谢从明又吸引武汉人福等上市公司落户竹溪,联合鄂陕两地9家皂素生产优势企业,在竹溪注资1亿元,组建了楚秦生物公司。

  8年来,“5+2”、“白+黑”是谢从明的工作常态。长期超负荷工作,让现年53岁的谢从明患上肺气肿、痛风、脑血管动脉硬化等9种疾病,平时顾不上住院治疗。县领导为他请来老中医把脉开药,一二十种草药制成的药丸,分放在办公室、车里、企业、家里,以便服用。

  每年年底,科技局算加班费,谢从明最多,可他分文不拿。县委、县政府发给他个人的奖金,他总是让单位财务会计上账,作为单位绩效考评使用,累计下来已近10万元。

  现今,竹溪县已成为全国黄姜皂素集散中心,并在省科技厅的支持下,建立了全国唯一的黄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曾被酸水污染的竹溪河,也恢复了它清澈美丽的容颜。

(责任编辑 肖进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