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岁宝宝患手足口病恐成植物人 医生:起疹发烧要立即就医

17.05.2016  12:14

本报记者王恺凝 武叶 通讯员邓国欢 李洁 刘露 陈敏 李菡 韩悦

来自鄂州的一岁多的宝宝患了手足口病,并在两天内发展成“手足口病合并脑炎”。虽然经过半个月的治疗后脱离了生命危险,但仍有成为“植物人”的可能。

5—6月又到了手足口病的高发期,不少家长致电武汉晚报热线82333333,十分关注病情走势。昨天,本报记者走访武汉同济、市医疗救治中心、省人民、市三医院、市五医院等医院发现,今年手足口病患儿的确多于去年,但目前情况仍属正常波动,并未出现爆发性大流行。医生称,手足口病传染性极强,但也不是家长想象中那么可怕,大部分患儿都能较快恢复。

宝宝捡回一条命却伤了大脑

昨天,武汉晚报记者在武汉市医疗救治中心住院部看到,一楼、二楼感染科病区已人满为患,四楼、五楼肝病病区也被腾出来收治手足口病患儿。同济医院、省人民、市五医院等医院的儿科门诊,等候区的座位已坐满,市三医院光谷院区儿科主治医生王丽艳说,“五一过后,门诊接诊的手足口病患儿有三百多例。”

王丽艳告诉记者,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眼下正是手足口病的高发季,5岁以下的婴幼儿最易“中招”。手足口病传染性极强,但也不是家长想象中那么可怕,一般很快就可以被控制,不过也有极个别患儿的病程会发展得特别快。

来自湖北鄂州1岁3个月的肖宝宝就是在两天内迅速发展成“手足口病合并脑炎”。“入院便告病危。”市医疗救治中心感染科主任文丹宁回忆,宝宝5月1日有点发烧,父母在当地诊所进行了退热处理。可次日中午,孩子体温又到了39.7℃,晚上8点转到医救中心来时,患儿已经昏迷不醒,四肢抽搐,双眼上翻,确诊为重症手足口病。更令人揪心的是,核磁共振检查显示,孩子大脑已经受损。

昨天,在住进市医疗救治中心重症监护室半个月后,宝宝体温才恢复正常,脱离生命危险。可因合并脑炎,后期还需做康复训练,宝宝今后是否会出现运动功能障碍、智力缺陷甚至变成“植物人”,目前都还是个未知数。

并未出现爆发性大流行

市医疗救治中心前身是武汉市传染病医院,定点治疗国家39种感染性疾病。4月以来,感染病区就住满了手足口病小伢,几乎变成“儿童医院”。昨天,记者在病区走廊,不时听到孩子的啼哭声,医护人员在各个病房间穿梭,不断交流着患儿的病情。

“今年已经收进来1500多个孩子,而去年同期只有600个左右。”文丹宁说,患手足口病的孩子约有三至四成需住院治疗,大部分孩子能够较快恢复,约一成的孩子情况比较棘手,会转成重症,1岁多的肖宝宝就是今年收治病情最严重的患儿,当然这也是极少见的个例。

为何今年发病增多?文丹宁坦言,原因并不明显,偶然因素较大。她说,每年5—6月就会进入手足口病高发季,每年发病人数都会上下波动,比如2014年患儿较多,去年略下降了一些,今年又出现了增长。

文丹宁称,感染性疾病似乎就有这样一个规律,也就是民间所说的“大年”“小年”,但目前情况仍属正常波动,并未出现爆发性大流行。

一旦起疹发烧要立即就医

同济医院儿科医生黄永建说,手足口病为自限性疾病,通常一周内可“不药而愈”。不过家长不能大意,一旦出现并发症,病情则可能在数小时内快速发展,严重时危及生命。

黄永建说,手足口病大多急性发热出疹起病,一般为38℃左右,多数患儿手掌、脚掌、口腔黏膜会出现红疹,臀部或膝盖会出现皮疹,部分患儿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此时家长应高度重视,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如果出现呕吐、易惊、肢体抖动等症状,往往意味着出现并发症,最好直接到市医疗救治中心进行住院治疗。也有少部分患儿在手足口病初期仅表现为咽部有大片红,与化脓性扁桃体炎相似,容易被家长忽视。

黄永建告诉记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多达几十种,并非感染一次便可高枕无忧。即使孩子去年得过手足口病,体内有了这种病毒的抗体,但今年可能会因感染另一种病毒再次得手足口病,家长决不可掉以轻心,有的孩子一年甚至会得几次手足口病。

另外,省卫计委官网发布提示,随着气温逐渐升高、雨水较多,湖北省已进入麻疹、手足口病、肠道传染病等夏季重点传染病的高发期,各地应加强学校、托幼机构等重点场所的监测和防控工作,做好重点病例的个案调查和采样检测工作,加强健康宣传,培养健康生活方式,防止传染性疾病的爆发流行。

责编:朱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