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治理河道防汛抗旱并举

05.08.2014  12:16

(李广彦)河流“生态”治理的前提是保证防洪安全和抗旱需要。宜都市根据中小河流的属性及特点,充分利用河道现有形态、地势、水文等条件,有的放矢对河道实施防水、排水、引水等工程治理,做到河畅兼备蓄引,抗旱防汛并举。 

传统的河道治理中,混凝土护岸同时也对河内的石头全部清除,这样虽然加大了行洪能力,但也会加速水流而对下游的冲击和破坏。河道内自然形成的矶头、巨石,具有一定的消能作用,往往比人为建设的堤防阻挡洪水的能力更强,水流的方向往往更符合自然规律。河道断面宽窄与深浅不一的变化往往能增加河道的蓄水和调节功能。宜都市喀斯特地貌广泛,常常是暴雨来的急、去的快,陡涨陡落,汛时水多,汛后水少,河床上一些自然形成的水凼、幽潭也就成了人们平时浣洗的水源,为了分利用雨水资源,人们陆续在河流上修建小型拦水坝,蓄水防旱。宜都市在九道河生态治理中除了对河道中的少数阻水桥墩、壅水涵洞等混凝土建筑部分拆除或改造外,基本保持河床原貌,河道在自然力的作用下形成自然的水路,有的地方还形成微小湿地,这样就使河流地表水常汇、河中水常流、地下水常融,雨季水留住,旱季不断流,水生态系统完好。 

尊重河流自然属性,充分考虑民众亲水活动需要,使河道的天然流动与人类的社会活动两者兼顾,既保护河流生态景观,也考虑人们生产生活的方便。在这一生态理念支撑下,宜都市规划10年内完成39条中小河流和80条一般山洪沟整治,其中有24条中小河流被纳入《全国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和水系连通试点规划》整治范围,计划三年投资2.37亿元,在8个项目区通过河道疏浚、岸坡整治、水系沟通、生态修复等措施治理河道,并为大规模生态整治提供经验。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