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水润乡村办实事
(李广彦)宜都市枝城镇洋津畈村的党员干部们聚集党员活动室,观看多媒体幻灯片。整洁的河道、水盈的塘堰、亮丽的村庄,一幅幅美好的生态环境画面让村干部们大开眼界。宜都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卞于林边讲解边对村干部们说:建设新农村、实现小康目标,首先要治水,红岩河贯穿洋津畈村,要围绕生态文明做文章,把水环境治理好。
春耕在即,犁耙水响。渠道疏通了吗?排灌设备是否完好?塘堰水蓄足了吗?面对春灌中这些实际问题,宜都市水利局早部署早准备,技术干部深入村组,采取多种措施,指导农民蓄水保水,确保农业春灌用水需要……
这是宜都市水利局在“三万”活动中的缩影。一件件实事办到农民心坎上,一项项活动助推新农村建设, 达到了“党员干部受教育、农民群众得实惠,农村发展添后劲”的效果,到人民群众的普遍好评。
群众路线的亲民之举
新一轮“三万”活动启动后,宜都市水利局工作组以“三进五访”为平台,及时深入枝城镇洋津畈村,走访慰问了14名老党员、贫困群众和患重病的群众,赠送了近千斤大米和食用油,帮助困难群众过上一个快乐祥和的春节,筹资2万元赠送洋津畈村委会。局班子成员相继展开“结亲拜年”活动,与结亲对象聊家常,掏心窝,交朋友,嘘寒问暖,听民声,解民意。1组村民梁德惠常年多病,早年丧夫,家庭无经济来源,女儿正在念大二,学费支付困难,水利局连续两年号召机关全体干部职工通过捐款等方式为其女儿筹集学费,并为其支付每次看病药费。今年得知她希望能将自己支付的医药费报销的愿望后,又为其报销了医药费,并送去米、油等慰问品和慰问金。驻村工作组和其它局班子成员对洋津畈村其它贫困户进行走访慰问,并送去了3000元的慰问金。
水利干部们始终把“增感情”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扑下身子,“沉”到基层,与村民面对面、手拉手、心贴心的交流,并力所能及的为群众办实事好事,不仅队员们通过“三万”活动实现了从“机关干部”向“基层干部”的转变,广大群众也通过“三万”活动改变了对机关干部的看法和态度。当看到工作队员们一次次上门走访慰问,村民们感受到了干部的真心实意,主动跟工作组讲实话、拉家常,主动搬凳倒水到盛情挽留队员们在家吃饭,村民的态度更加激励和鞭策着队员们去努力工作。三个月来,帮助村上需要帮助的人,解决村上急需解决的事,真正把自己当成了村民的亲人,当成了村上的主人。
干部作风的实践检验
把“三万”活动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认真落实市“三万”活动领导小组布置的各项任务,力求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特色。局工作组召开了“三万”活动兴办实事会,宣传政策,听取洋津畈村关于村网格化管理和社会化服务工作,美化绿化改善农村环境及建立和完善农村长效管护机制等情况汇报,有的放矢帮助解决存在的问题。工作组成员严守“三万”活动“六不准”纪律,体察民情,珍惜民力,轻车简从。从没向基层提过任何不合理要求,没有接受过基层的吃请和报销开支,没有收受任何基层馈赠的钱物(包括土特产),没有参与过任何形式的赌博和公款娱乐消费,也没搞过层层陪同和迎送,更没有做过违背群众意愿、侵害群众利益的事情。真正做到对群众“只予、不取,只帮忙、不添乱”,以优良的作风赢得了群众的满意。三个月来,工作组的足迹“印”遍了联系村的每家每户,通过与村民促膝交谈,真切地感受到,广大农民对党的惠农政策是完全拥护和支持的。同时,也收集到群众反映的问题和意见建议10条,涉及农田灌溉、征地补偿、道路交通、产业发展、社会保障等5个方面。这些问题和意见建议都来自于基层,来自于群众,是最原汁原味、最真实的群众呼声,说明当前农村的有些政策还不能完全满足群众的需求,有些政策在推进和落实中确实还存在着这样和那样的不足和问题。这些社情民意,必将为今后的“三农”工作的改进提供有益的参考。
“三万”活动宗旨是为农民服务,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也是对党的干部执政能力的考验。群众反映强烈红岩河垱和谭坝河的问题,其实是“鱼与熊掌”难以兼得的矛盾,都与水有关,一个是农田灌溉保障问题,一个是河水行洪通畅问题。去年9月23日,由于受极端天气“天兔”台风影响,造成的强降雨使得洋津畈村河水猛涨,谭坝河桥桥墩过密,严重影响河道行洪,出现洪涝灾害,给广大村民在生产、生活上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在“三万”活动中,市水利局多方筹资,整合项目资金5万元对洋津畈村谭坝河桥进行维修,解决了影响行洪的问题。通过整治红岩河垱,恢复了灌溉功能,解决了该村的3个组1500亩农田灌溉问题。
水利发展的惠民成果
该局发挥自身优势,围绕“加强农业基础、改善农村民生、服务三农发展”主题,着力解决好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全力支持群里新农村建设。
一是帮助村里完成了网格化管理和社会化服务工作规范化管理系统。全面推行“组织网格化、自治规范化、服务综合化”,构建农村电子村务、电子学务、电子商务、电子服务综合服务平台,实现农村网格化管理服务全覆盖,初步形成“三化四务”农村社会服务管理体系,有效破解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的瓶颈问题,进一步提升农村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二是在建设“生态水村”中,抓好中小河流综合整治、农村河道生态建设、农户堰塘绿化美化等。利用水利局争取的河流整治项目资金对红岩河进行了整治和美化绿化,并在红岩河两岸种植了300颗垂柳,现在的红岩河两边绿树成阴,红岩河水清澈见底。特别是谭坝河桥这段最为突出。洋津畈村双红路,即红岩河至洪坝滩段,全段路长2公里,道路两旁共栽种了约1500颗各类树,其中1300颗红叶石兰,200颗紫薇,使道路看上去美不胜收,形成一路一景的路带景观。洋津畈村的示范堰为曹光圣门口堰。堰塘面积大约3.5亩,是宜都市“万名干部进万村挖万塘”活动的启动堰。经过整治,淤泥减少了,水变清澈了,堰堤结实了,环境优美了。洋津畈村的示范生态家园为江书芳家,屋旁有一口堰塘,屋前有一个花坛,环境优美。家中有五人,家庭和睦。洋津畈村依托2011年度中央财政小农水重点县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建设10000亩柑桔、椪柑管灌工程支持产业发展,发展精品农业、高效农业等现代农业。三是洋津畈村在市水利局“三万”工作组的帮助下,完成了对所有农村基础设施的管护改革,建立了台帐,建立了农村基础设施管护投入机制、管护巡查机制、管护运行机制和管护考核机制,制度执行到位。
除此之外,在水利项目争取上大力支持联系村。一是争取省防办应急度汛项目10万元资金用于枝城镇洋津畈村红岩河垱整治,并整合市发改局15万元项目资金一并用于红岩河垱整治。二是为该村争取到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水利建设资金项目资金2.416万元,用于小型水利设施的维修养护,在认真梳理该村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基础上,建立了台帐,根据管护现状给予了一定的维修养护经费。三是为全市争取到了湖北省农村小型水利设施维修养护和项目建设补助资金751万元。其中用于全市农村小型水利设施维修养护资金为276万元,用于建设项目资金为275万元,宜都市作为湖北省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县,分配200万元专项用于我市小型水利工程管护机制改革。其中给洋津畈村争取了2.02万元资金用于水利基础设施长效管护上。四是市水利局整合项目资金5万元对洋津畈村谭坝河桥进行维修。由于受极端天气影响,谭坝河桥因过去设计理念是用于农田灌溉,桥墩过密,严重影响河道行洪。近几年来,多次出现洪涝灾害,给广大村民在生产、生活上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市水利局“三万”工作组同志仍然每周2天在洋津畈村现场对施工单位进行施工安全和质量上的指导,维修整治将在汛前如期完成。
市水利局“三万”活动得到社会各界好评。《三峡日报》《湖北水利网》《宜昌水利网》等媒体刊登新闻消息10多条,有的工作信息被市“三万”活动办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