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提质“两副”齐驱 宜昌襄阳双双跨入3000亿俱乐部

03.02.2015  11:00

  2日,从省统计局传来消息,2014年,宜昌GDP实现3132.21亿元,增长9.8%,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总量位居全省第二。

  不断提升经济实力,宜昌注重增强内生动力、改善发展环境、追求发展质效。去年,以学习对接上海自贸区经验为总开关,宜昌重点推进市场准入、简政放权、投资制度、社会信用、行业监管和综合执法等六大改革创新,在全省率先实行“先照后证”、“三证合一”,全面公开市级权力清单,取消和调整市级行政审批事项97项,投资审批提速80%,新登记企业达到8005家,新增注册资本175亿多元,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1120亿元。

  以宜昌新区、宜昌高新区、三峡枢纽港区和三峡旅游新区等四大平台为载体,宜昌加快现代化特大城市建设步伐,在基础设施建设、交通枢纽完善、金融环境营造等关键领域取得突破。去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71亿元,增长22.1%;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64.5亿元,增长13.3%;外贸出口27亿美元,增长14.8%。

  通过转方式、调结构,宜昌提高了发展质效。去年,精细化工、食品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等三大产业均过千亿,是全省唯一实现三大千亿产业的地级市。其中,精细化工和食品生物医药产业双双突破1500亿元,现代物流产业突破800亿元,新材料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记者邓洪涛、夏永辉、通讯员杨戈)昨日,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襄阳GDP总量达到3129.3亿元;人均GDP达到55924元,按平均汇率折合首次突破8900美元。

  这意味着襄阳在2011年至2014年3年时间里,在淘汰487.5万吨落后产能的形势下,包括GDP、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万元GDP能耗等在内的31项指标提前超额完成“十二五”规划。其中,万元GDP能耗比2010年下降14.7%。

  3年来,襄阳市委、市政府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一元多层次”战略,瞄准“两个中心、四个襄阳”战略目标和规划,牢牢把握“竞进提质、升级增效”总要求,学习借鉴上海自贸区改革经验,在投资便利化等八个方面实现突破。改革力度、开放程度、调结构、转方式的速度实现新跨越。

  襄阳经济运行质效正在提高、加速。数据显示,襄阳市GDP突破千亿元用了59年,突破两千亿元用了3年,突破三千亿元仅仅用了2年时间。

  襄阳在汉江流域13个城市中(不含武汉市)的经济首位度明显提升,GDP、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总收入均居首位,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速居第一位。(唐宜贵、王成龙、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