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刊发反映宜昌消防官兵的报道《三峡大坝上的“护船人”》

06.11.2015  12:56

            11月4日,《人民日报》在19版刊发反映宜昌支队官兵的报道《三峡大坝上的“护船人”》,对三峡消防官兵多年如一日,坚守世界第一坝开展护航的事迹进行推介。

            10月21日,中央主流媒体记者团来宜采访智慧消防系统。在此期间,宜昌支队金建立支队长、朱正洪政委就向中央媒体推介宜昌消防在党建、防灭火等工作中取得的一系列成绩作出具体要求。随后,防火处宣传科收集了大量资料,就相关内容向中央媒体作了详细的介绍。

            在众多典型、事迹中,《人民日报》记者张璁认为三峡消防官兵护航行动较能反映宜昌消防官兵在众多亮点的一个缩影。随后,张璁还专程赴三峡大队进行采访,得到了一手的资料。

 

人民日报》全文如下:

            清晨,三峡大坝氤氲着薄雾,宽阔的高峡平湖上水波不兴,坝区的静谧让人难以相信,这片安宁背后还有一双双时刻警惕着危险的眼睛。

            当记者走进位于大坝左岸的湖北省宜昌市消防支队三峡坝区特勤大队的指挥中心时,大屏幕上的监控和指挥画面最直观地做出了展示。

            三峡大坝除了蓄水发电之外,还要实现上下游船只在江面上的通航,而这个功能主要依靠大坝一侧的五级船闸完成。船只进入五级船闸之后,要逐级进入各个闸室才能通过大坝——可问题在于长江上每年都有大量运输危险化学品的船舶往来大坝,而每个闸室一旦两侧闸门关闭就相当于一个封闭空间,当里面挤满了密密麻麻的船只时,如有意外就会酿成不可挽回的灾难。

            今年除夕,当人们都回家与亲人团聚、张罗着喜迎新春的时候,两辆消防车却载着10名官兵向三峡五级船闸赶去。原来,特勤大队接到三峡通航管理局指挥中心的通知,即6艘装载着危化品的船舶将驶过船闸,请求其为这些船只护航。那一晚,护航任务长达5个小时,官兵们带齐了全部装备马不停蹄赶到了船闸,在除夕夜的凛冽寒风中全程守护着大坝与船只的安全。

            看上去为过闸船只护航并不需要消防官兵做什么,可记者发现,只有站在五级船闸上才能体会到官兵们所说的“冬天是风口,夏天像火炉”。特别是到了三峡坝区酷暑难耐的时候,尽管五级船闸上没有遮阴乘凉的地方,可一旦有护航任务,消防官兵也同样毫无怨言地穿上厚厚的防火服,任由豆大的汗水落下浸透衣衫,警惕地搜索着任何一个可能的危险源。

            特勤大队大队长陈正刚告诉记者,仅仅去年这样的护航任务就执行了284次。每次执行护航任务,大队都兵分两路,一部分在闸室内严密监视,一部分携带20公斤重的个人防护和灭火装备登船全程护航,随时处置可能出现的险情。每次护航少则4小时,多则12个小时,护航官兵经常不敢喝水、不能上厕所,饿了就用随身携带的干粮充饥,这样的护航任务平均每周就有6次,每次护卫船只5至6艘、危化品8000余吨,“船到哪里,人就要跟到哪里”。

          “三峡无小事。”大队里每一个遇到记者的人都这样说。三峡大坝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力发电工程,全长2309米,坝高185米,年发电量约1000亿千瓦时,是葛洲坝水电站的5倍,是大亚湾核电站的5倍,占全国水力发电量的20%,守卫三峡工程,责任之重、任务之巨、要求之高,超乎常人之想象,但是这支特勤大队却创造了三峡坝区连续10年船闸护航的“零事故”。

            每一份平安的背后都有无数默默为之守护的人,而在这个世界瞩目的坝顶之上,正是由这样一只特殊的消防群体扮演着大坝“护船人”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