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新区推进安置房项目建设扫描

04.08.2014  12:42

  傍晚,步入宜昌新区,只见新落成的安置小区里,人进人出,车来车往,结束一天工作的居民回到家中,享受属于自己的时光;施工现场,座座安置楼房高高耸立,在老百姓的期盼中“茁壮成长”……这些和谐的画面,繁忙的风景,推动着宜昌新区不断向前,迈向新的幸福高地。

  据了解,2014年,新区在建安置房项目27个,建筑面积99.74万平方米,总投资133.9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1.08亿元,实际完成年度投资13.64亿元。

  分房子,领钥匙,搬家过上好日子

  对64岁赵春志来说,7月1日是一个很不平常的日子,就在当天,他顺利领到了位于伍家岗区伍家乡的共同村安置房的钥匙。

  按政策,老赵一家可分得3套房子,目前领到手的有2套,属于共同村安置房二期项目,每套约80平方米。当天,总共有278户居民拿到了新房钥匙,多数都是因宜昌生物产业园建设以及其他宜昌新区项目建设而搬迁过来的住户。

  在外租房住了两年,如今有了新家,老赵非常高兴,第二天,便和老伴张罗装修事宜,并亲自当监工,每天在装修工地上“蹲点”,希望能在自己的布置下,将新家装修得既舒适又好看。

  老赵说,他运气好,选号时抽中的两套房子都在3楼,紧挨一起,不仅方便出行,也为他装修改造提供了较大空间。他为此将两套房子打通,合在一起,变成了一套空间更大、采光更足、户型更优的大房。

  让老赵感到满意的不仅是房子问题得到了完美解决,还因为他的生活来源不用发愁。“我和老伴每月退休金加起来1500多元,村里每月补助200元,还有计划生育奖近1800元……”他掰着指头一笔笔计算起来,并说道,等房子装修好以后,他还想去重庆旅游,而这是他之前在村里种地时不曾想过的。

  沉浸在喜悦中的老赵虽然马上就要成为这个小区的居民了,但他对这些安置房的许多“奥秘”还并不知情。

  表面上看,小区的房子都是红色的外墙,白色的阳台……与他之前的老房子相比,只是楼高和户型有所不同,多数都在6层左右。但细细了解,便可感受到它在质量和标准上的讲究。

  “我们的安置小区建设纳入了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全程监管,严格执行国家建设施工项目的现行标准,某些安置小区按照申请‘楚天杯’、‘夷陵杯’的标准来建造”伍家岗区安置小区建设管理办公室现场负责人夏飚介绍。

  村民变市民,村子变社区,“”环境变了,“”实力也跟着提升了起来,今年初,宜昌新区出台了村级发展留用地管理办法,并在小区规划设计时,适当划定商业区,鼓励村集体发展经济,为小区有序管理提供保障。

  等房子,想装饰,看着小区变样子

  相比赵春志,之前居住在西陵区石板村的村民焦世琼心里更多的是几分期盼。

  为建设东山四路,她的房屋被征收,按照安置政策,她将被安置在宜昌新区另一重点安置房项目——山水缘。

  每次途经城区发展大道,焦世琼都会定定神,多看看路边林立的群楼。发现几幢高楼已高高耸立,她脸上又多了几分喜悦,偶尔,也会拿出手机,拍下这美丽的一幕,并盘算如何做好装修。

  对焦世琼来说,安置在这里是她不曾想到的。在她心中,甚至在多数被征迁户心中,安置房应该是6至7层的小高层建筑,很少会建成这种高层,并配有大面积绿化的现代小区。

  但当她亲眼看到小区楼房越“”越高,她便确信自己不是在做梦,并暗自庆幸,自己赶上了好时代,尝到了宜昌大城建设的甜头。

  作为普通市民,李静萍也许只能从山水缘安置小区日新月异的变化中看到它所具有的现代特色,细问得之,这处富含生态元素,集成现代特色的宜居之所还有许多其他讲究。

  临近发展大道这条城市主干道,与大型商贸中心毗邻,同时,按照地貌特征,注重生态引领,建筑群体顺势摆放,时高时低,前后错落有致,与周边环境完美契合,形成了独具特色、层次丰富的天际轮廓线。楼宇之间,绿树成荫,草木丰茂,生态韵味浓烈。

  山水缘这种高标准建设的现代安置小区受到了省、市领导的关注,去年8月6日,在调研宜昌新区安置房建设时,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黄楚平说道,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要坚持安置先行,加快安置房建设速度。

  正是将安置房列为新区建设“四个先行”之一,九安城安置小区建设不断向前,这个总建筑面积8.2万平方米,房屋556套的重点项目,已在今年5月完成了5幢楼的封顶。

  “我们10月份就可撤去防护网,年内完成主体工程施工,确保明年5月搬迁户顺利入住。”山水缘项目负责人黄涛说。

  盼房子,先支持,苦后有甜享乐子

  为支持庙嘴长江大桥建设,点军区街道办事处李家河村村民李静萍在房屋征收协议上签了字。

  按照建设进程,安置她们的小区还未正式开工。虽然需要时间,但李静萍也渐渐从不断推进的项目建设中看到了生活环境不断改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新希望。她说,城市好,生活才会好,应该多支持。

  今年作为新区建设的关键之年,征迁安置仍是做好项目建设的基础,据宜昌新区推进办常务副主任周青介绍,宜昌新区已累计完成集体土地征迁47100.245亩,国有土地房屋征收签订协议3879户,累计拆除违建27万平方米。

  这意味着像李静萍一样,需要安置的人数在数千户以上,如何加快建设?怎样才能更好服务百姓,让他们早日享受新区建设成果?

  这需要将全社会的力量发动起来,实现共建共享。为此,宜昌新区推进办创新实施农村集体土地征迁“大包干”模式,让各区政府、街道、社区(村)等发挥在土地征迁、防违控违工作中的作用。

  而建好安置房,还要在选址上下功夫。去年11月,市委常委、副市长、宜昌新区推进办主任毛传强提出,要舍得拿优质的地块、舍得拿基础条件好的地块、舍得拿配套条件相对比较好的地块、舍得拿避免二次征收的地块、舍得拿城市总体规划中能用的地块建好安置房。

  于是,在交通便利的城市主干道附近,在绿树成荫的公园旁边,在配套设施齐全的城市中心,崛起了座座安置楼房,不仅设计理念新颖,建设思路超前,其他相关服务也向一流看齐。“要加快安置房建设速度,努力实现‘房等’人。”在多次前往现场调研,听取相关情况汇报后,市委副书记、市长马旭明在宜昌新区专题办公会上说道。

  实现安置房又好又快又安全建设,就要选择实力过硬、技术过硬、资金过硬的企业参与建设。今年2月,一场在城区桃花岭饭店举行的实施“三大”新举措项目推介会为解决这个难题找到了答案。“大企业、大标段、大包干”的创新举措吸引了近20家央企、知名企业来宜对接商机。在随后的项目建设中,这些企业分别派驻专业队伍,专程在宜负责项目前期工作,助力宜昌新区安置房建设,实现5年内基本建成。

  正是因为这些举措,催生着一个个惠民安置工程“落地生根”,为早日实现百姓安居梦加速向前。 (编辑:丁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