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上半年产值500亿增9.5%
湖北日报讯 记者 唐宜贵 通讯员 王涛 陈晓君 唐强
在经济多变格局中,宜昌谋远思变,转型竞进,加速登高,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市276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今年上半年完成产值500多亿元,同比增长9.5%,由此拉动的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0%,发展势头强劲,成为该市六大千亿产业新的发动机。
攻坚克难,抢占制高点
取一丁点石墨粉,倒入烧杯,加几毫升水,放进800摄氏度高温烤箱,不到1分钟就变成了拳头大小的黑色圆团,形成可膨石墨产品,价值不菲。
6日,向记者演示这一制作的宜昌新成石墨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岳新卿说,这一过程,让石墨膨化率放大1500倍,这项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创造了世界纪录,比国外最高的500倍提升了3倍。
基于此,该公司用于密封材料的石墨高强度复合板、用于电子工业的石墨导热导电材料、用于建材行业的石墨聚苯板,订单已排到明年,产品供不应求,年销售收入7亿多元,增速245%。
更让新成公司引以为荣的是,其核能级密封石墨产品,3年前上市后,国外产品被挤出我国市场,作为我国唯一有能力生产该产品的企业,新成公司成为我国核工业发展的坚强力量。
宜昌东方微磁研发生产的巨磁电阻效应(GMR)磁传感器、磁性逻辑器件、磁敏电阻等磁电子器件,围绕工业控制、汽车电子等领域,成为国内独创产品,去年新增销售收入4000多万元。目前正在加速产业化推进,十三五期间,力争年产芯片10亿片,产值突破500亿元,建成世界知名、全国一流的磁电基地。
宜昌新材料产业突飞猛进,全市95家规模以上新材料企业今年已完成产值约200多亿元,基本形成了以新型功能性材料为主,先进结构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为补充的较为完整的新材料产业体系。
加速奋进,领军战略产业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围绕这些产业,宜昌突出优势,培养了人福医药、安琪酵母、惠科电子等产业领军企业。
宜昌人福医药是亚洲麻醉药最大的生产基地,产品占据全国60%的市场份额。虽一家独大,人福并没有因此停歇。董事长李杰所说,今年他们又投入巨资,在远安建设生物医药工业园,生产片剂、胶囊剂、颗粒剂、大输液、小容量注射剂等多种剂型产品,全部达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20亿元,利税2亿元。
宜昌新一代信息技术也正在强势崛起。三峡集团投资50亿元打造载电体工业园,中国联通集团投资100亿元建设华中大数据中心,打造中部云计算公共服务平台。依托两大央企带动,宜昌引进惠科电子、东土科技、广电银通、百联慧谷、迅达电子、天鹏科技等一批投资规模大、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上下游关联项目,千亿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呼之欲出。
正在建设的惠科电子,总投资30亿元,下月投产后,将成为世界最大的背光源研发制造基地,年产值将达到100亿元以上。
据介绍,宜昌47家规模以上生物企业,已完成产值200多亿元,同比增长5%。41家规模以上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完成产值40.7亿元,同比增长4%。
创新争先,打破国外垄断
超薄玻璃广泛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数码相机等高端产品。在世界超薄玻璃发展史上,日本以其雄厚的实力,掌控着最尖端技术,独此一家生产0.2毫米超薄玻璃,垄断世界最薄玻璃市场。
美国、德国、比利时等发达国家对0.2毫米超薄玻璃生产技术奈何不得,却掌控并封锁了1.1毫米以下玻璃生产技术,并瓜分了这一市场。
中国怎么办?宜昌南玻光电玻璃有限公司不服输,2013年1月,投资2.2亿元建成年产3.5万吨超薄玻璃生产线,科研团队不懈攻关,终于生产出了1.1毫米厚的玻璃。紧接着,向0.7毫米、0.55毫米、0.4毫米、0.33毫米、0.25毫米玻璃发起冲击,难题各个击破,实现了稳定的生产能力。再经技术提升、工艺改进,终于造出了0.2毫米厚的世界上最薄玻璃,并实现量产,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能生产这种超薄玻璃的国家。
该公司总经理刘沐阳说,打破日本的技术封锁和市场垄断,国内市场0.2毫米超薄玻璃成本下降了30%。
降低了企业的巨大成本,国内超薄玻璃严重依赖进口的局面彻底改变。
为激励创新,宜昌设立了3000多万元的科技奖励基金,出台了系列激励措施,对新认定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平台和国家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一次性最高分别奖励100万元。
激励机制推动了宜昌发明创造。去年,全市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258件,增长34.17%;天鸿科技、三峡集团、五环钻机等向美国、日本、韩国等7个国家和地区申请了系列国际专利;安琪集团“高耐性酵母生产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责任编辑:连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