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推进文体旅融合发展述评
屈子问天,昭君浣纱,关公横刀立马,历史文化丰厚;龙舟竞赛,漂流探险,运动冠军辈出,体育大有可为;壮美三峡,清江如画,高峡出平湖,旅游资源丰富……
近年来,宜昌市以惠民利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推动全民健身为切入点,以申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抓手,不断提升文化事业服务水平,走出了一条文化、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的新路。
文体旅抱团融合发展
屈原故里,飞舟逐浪。
6月2日上午,稻花香·2016中国龙舟公开赛(湖北宜昌站)在夷陵区龙泉镇水上乐园盛大开幕。来自广东、浙江等10多个省市及香港、台湾地区的12支专业队伍和宜昌、荆州等地的10支地方队伍共计22支龙舟队,齐聚龙泉,同场竞技。
端午节赛龙舟已成为宜昌一年一度的体育盛事和文化大餐。今年端午文化节,宜昌就在兴山县、宜都市、夷陵区和秭归县举办了四场龙舟赛。
体育赛事作为展示城市形象的精美橱窗,与宜昌独具特色的风土人情交相辉映,和宜昌浑然天成的自然风光相得益彰。
近年来,宜昌市以“山水”元素,以“舟(龙舟)、车(汽车、自行车)、路(路跑、越野)、舞(健身舞)、漂(漂流)”为主题,着力发展特色体育,打造地方品牌,取得明显成效。
与此同时,宜昌的户外运动游也发展得如火如荼。目前,在夷陵区、兴山、长阳、五峰等县市区,形成了100多条徒步线路、10多个大型探险溶洞、10多条野外穿越峡谷、20多条溪降线路等。南津关大峡谷、大老岭国家森林公园、长阳高家堰的大溪大峡谷,也都是户外徒步、野营、溯溪、越野的好去处……
披着体育赛事的外衣,注入历史文化的内涵,拓展城市旅游的外延,形成了文化、体育、旅游产业抱团发展、深度融合的新业态。
市场办节火了乡村游
3月12日,三峡·枝江第十五届桃花艺术节,正式拉开2016年度枝江乡村旅游的大幕。当天,近两万市民和游客置身于姹紫嫣红的花海里,陶醉在迷人的仙境中,感受着浓浓的春意。
3月初至今,各县市区纷纷以“花”为媒,吸引各地游客来宜春游赏花。
3月14日,远安第二届油菜花节开幕,来自全国的三万名游客和摄影爱好者闻香而至,掀起观花摄影热潮;3月以来,点军桥边的世界名花展双休日的客流量在5000人左右;西陵峡景区推出“踏春游峡江·笑迎‘桃花运’”——西陵峡踏春赏花特别活动,周末接待人数超过5000人……
更值一提的是,这种节庆活动,政府几乎不用谋划专业化操作,不用操心节俭化办节,只需做好协调工作,当“甩手掌柜”。至于办节资金,绝大大多数全由冠名企业出资。“办节隐藏着巨大的商机,不仅可以吸引八方来客,还扩大了企业的知名度。”
市场化办节激活旅游新市场,通过“政府引导、协会主办、媒体推介、市场运作”的模式,宜昌已经走出了一条市场化办节的新路。
借助市场化办节,乡村游也借势提档升级,从初级的农家乐模式向观光休闲度假深度体验游品质发展,逐步形成了景区依托型、城郊休闲型、观光农业型、特色餐饮型、新农村建设型、特色村寨型、山地避暑休闲型等类别丰富的产品体系。
老百姓奔赴“文化小康”
3月29日,秭归县归州镇万古寺村,“文化惠民送戏进村”文艺巡回演出吸引了数百村民。县屈原艺术团的精彩表演,让老百姓看得哈哈连天。
近年来,宜昌市以申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抓手,大力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把文化“种”进了村头巷尾。近三年,每年举办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3000多场,送戏下乡、进社区2000多场,服务群众200多万人次,连续三年送戏下乡场次全省第一,越来越多百姓过上了“文化小康”新生活。
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也带动了景区、景点所在地百姓的收入,让一批贫困户在文化惠民中脱贫致富。
3月21日,枝城镇首届桃花节开幕。黄桃山下的“桃花山寨”农家乐当天接待游客12桌,毛收入5000多元,让全心畈村二组村民胡守喜乐开了花。据不完全统计,当天,全心畈、架锅山两个村的22家农家乐营业收入达到10万元左右,全心畈草莓基地出售草莓及草莓酒3万多元,农家小烧烤、卤鸡蛋等销售2万多元。
文体旅融合还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据介绍,“十二五”期间,全市文化产业市场主体1.6万家,位居全省前列。
下一步,宜昌还将以旅游为载体、以文化、体育为纽带,持续打造国际性赛事和城市文化品牌,为宜昌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和“既大又强、特优特美”现代化特大城市提供强大动力。 (编辑:丁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