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人大常委会关注特殊教育工作侧记
在现实社会中,有那么一群孩子,因身体、智力等方面的残疾,无法与正常孩子一样生活和学习。给残疾孩子以平等的教育机会和特别的关爱,是特殊教育的使命,也是今年宜昌市人大常委会重点监督的议题。
6月下旬至7月上旬,宜昌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了全市特殊教育工作专题调查。7月25日,宜昌市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全市特殊教育工作情况的报告,并进行了满意度测评。
特教特办 为残疾儿童点亮人生的希望
特殊教育,是实现公平的事业,是传递爱心的事业。
近年来,宜昌市把扶残助残作为一项民生工程,常抓不懈。截至2013年底,每个县市都建立了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在校残疾学生1455人,特殊教育教职工210人,义务教育阶段适龄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70.67%。
“特教要特办,同时要带着感情和责任。”宜昌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三峡大学教授陈和春说。“落实好国家、省、市有关特殊教育公用经费政策,提高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明年要达到4000元,后年要达到6000元。”市人大常委会委员们在审议时提出,尽快编制出台《全市特殊教育三年提升计划》,对高中阶段残疾学生实行全免费教育,建议将特殊教育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新增教育经费适当向特殊教育倾斜。
委员们认为,加大经费投入,为残疾学生家庭减免一切费用,是办好特殊教育的前提。要充分考虑这项工作的特殊性,坚持“特教特办”,给特殊教育以特别的关爱。师资问题是当前宜昌特殊教育的一个薄弱环节,是制约宜昌市特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应努力为广大教师的发展搭建平台,创造机会,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
随班就读 让特殊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
特殊教育,是义务教育的一部分,不是特教学校的一家之事。随班就读,就是普通学校参与特殊教育的一种不可或缺的形式。“‘随班就读’是轻度智力残疾儿童融入社会的最佳形式,各级政府要为更多轻度残疾儿童创造机会和出路,更好地融入社会。”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张建一说,各级政府要落实好“随班就读”学生经费补助、提高特教老师工资水平,做好特教老师职称评定,让更多残疾孩子能够和正常学生一起学习。
宜昌市人大常委会委员们在审议时提出,当教育发展到一定水平,特殊教育需要回归到普通教育,实现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的融合。建议聋、哑、盲童进特教学校,其他残疾孩子随正常人就读,让残疾孩子和正常孩子一样享受到公平的教育,同时减轻特教学校的负担。
在调查中发现,课堂是“随班就读”的主阵地,要让每名老师对有特殊需求的学生在课堂里进行个性化教育,有些力不从心。目前,“随班就读”的带班教师,大多没有专业背景,只能凭经验去做,很难从专业角度采取专业措施施教。
育残成才 从基础教育向职业教育延伸
目前,社会上对残疾人就业存在一些偏见,特别是聋哑人,很难找到适合的岗位。如何“育残成才”是特殊教育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特殊教育学校除了文化课程外,还应重视职业技能培训。”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陶三发提出,特殊教育应该从基础教育向职业教育延伸。他认为,做好职业教育,可以让更多残疾人自食其力,减轻社会的负担。
委员们在审议时提出,特殊教育学校的职业教育与普通职业教育不一样,普通职业教育培养了大量专业、技能、应用型人才。而特殊教育学校的职业教育,应该培养出更多实用型人才,让他们能够自立于社会,展现其人生价值。
特殊教育学校的职业教育应针对聋、哑、盲学生的特点,坚持“因材施教”和“医教结合”,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教学工作。委员们建议,除了培养学生专门的职业能力外,还要注重培养他们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自立、自信、自强、自我评价、自我调控的能力,推动特殊教育质量不断提升。 (编辑:丁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