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宜昌市三十个特困村脱贫攻坚行动

13.08.2015  11:17

   中新网湖北新闻8月13日电   (翟雪莲 田东明)摇摇欲坠的土坯危房,收入微薄的玉米地,妻子智障,年幼的孩子体弱多病……这是远安县河口乡朝阳村二组胡明付家贫病交加的现实。

  坚固漂亮的楼房,宽敞平坦的水泥路直通门前,有让一家吃饱穿暖的固定收入……这是胡明付曾经以为遥不可及的梦想。

  一场真刀真枪、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行动,让梦想照进像胡明付一样困难群众的现实,让幸福敲响了30个特困村困难群众的家门。

  2014年1月,宜昌市启动了脱贫攻坚行动,在全市挑选了30个产业落后、基础设施差、经济薄弱的特困村,采用“415”精准扶贫模式,进行极贫重扶,即市县乡村四级联动,为30个特困村各整合资金1000万元以上,集中解决饮水、交通、住房、产业发展和公共服务五大突出难题。

  湖北省委常委、宜昌市委书记黄楚平带头示范,现场为远安县朝阳村的脱贫把脉问诊,指导村“两委”厘清发展思路,发展支柱产业,把朝阳村建成远安明星村。宜昌市委副书记、市长马旭明多次到兴山县双堰村调研办公,确定重点项目,分解帮扶责任,协调落实资金。市委副书记王兴於、市政协主席李亚隆、市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张建一等都把联系的特困村脱贫攻坚工作直接抓在手上。一个特困村由1至2名市级领导牵头挂帅,按照“市帮扶、县主体、乡把关、村实施”的思路,明确四级联动抓落实的责任。30个市直工作队,进村入户调查研究,指导编制脱贫攻坚规划。

  县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亲自主持研究制定特困村脱贫攻坚规划,乡、村两级抓住机遇,发动群众参与。扎实灵活的工作机制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吸引了社会各界力量,从而产生强大合力,吹开了闭塞陈旧之尘,带来了新的政策、资金、智力的氧。出行难、饮水难、用电难、通信难……众难被逐一击破,所到之处,如春风化雨,让穷乡僻壤焕发出勃勃生机。

  30个村两年规划实施项目506个,截至目前,启动实施项目465个,完成310个,累计投入资金2.8亿元,村平到位资金933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投入7300万元,整合涉农项目资金1.96亿元,社会帮扶和部门帮扶资金投入3100万元,14个村提前完成了1000万元投入目标。

  公路通了,土屋“穿衣戴帽”,石屋成了景点。游客进来了,深山立起了农家乐招牌。果子、山货卖出去了,老乡们的腰包鼓起来了。去年以来,30个特困村减贫5230人,贫困发生率由原来的38%下降到26%。 (编辑:刘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