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宜城流水镇莺河村:“黄金屋”前农家乐
宜城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汉江中游,面积2115平方公里,是我国中部地区典型的农业区。2015年,国务院批准全国33个区县开展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宜城市成为首批探索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的15个县市之一。
三年多来,宜城市始终将改革试点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以“完善宅基地权益保障和取得方式、探索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及自愿有偿退出机制、完善宅基地管理制度”为重点,进行了积极探索实践。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开展宅基地“三权分置”,宜城市也随之跟进。5月18日,记者进行了实地探访。
村集体回购“激活”闲置农房
漫水桥、水车、竹筏、脚踏游船……如果不是有人提醒已到莺河村,记者还以为到了哪个景区。
莺河村位于宜城市流水镇北部,莺河环绕,山丘相间。其中,村民三组共134户423人,耕地面积2400亩。该组有宅基地139宗,其中一户一宅113户、一户多宅21户、超占面积的有115户。
根据当地土改办调查情况,莺河村宅基地呈现“一大四多”的特点:一是宅基地面积大,有80%的农户单宗宅基地面积超过250平方米,20%~30%的农户超过300平方米,最多的达到500平方米以上;二是村庄布局散乱,房前屋后浪费面积大,村庄道路、晒场、自留地零散分布;三是单家独院多,有一半以上的宅基地为单家独院;四是闲置宅基地多,由于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许多房屋长期无人居住,有20多户宅基地长期处于闲置状态。
“2015年下半年,莺河村采取村集体回购的方式,用7万元对3户闲置宅基地进行了回购,并结合美丽乡村规划,把旧房改造后出租给外地游客或承包给村民开办农家乐。”莺河村党支部副书记杨晶指着其中一幢农房对记者说。
该村三组村民艾元梅通过竞标,以每年3万元的价格租赁了村集体回购的一处老房子。这处房屋占地约450平方米,一排四间的简易平房经过改装后变得古色古香,屋檐下挂着红灯笼,门两边贴着红对联,房前青砖铺地,一棵200多年树龄的皂角树下摆放着几张八仙桌,大树旁挂了一个牌子——皂角树餐馆。
“皂角树餐馆的土地所有权归村集体,但我有房屋使用权。”餐馆主人艾女士向记者介绍:“每逢春节、五一等节假日,一天要接待十几桌游客;旅游淡季每天也有几桌客人。刨掉成本,一年赚5、6万元不成问题。宅基地制度改革给我们带来了商机,现在不用外出打工也能赚到钱!”
杨晶告诉记者,政府按照“与天地共融,与山水互动”的规划理念打造“‘醉’美莺河”,镇政府按每户补贴5万元的标准对旧屋实行连片改造,按照修旧如旧的模式,打造成旅游观光景点。目前已改造旧居20户,共退出15户宅基地,完成了酒坊、豆腐坊、榨油坊、茶坊等经营项目的修缮,另外建成索桥、漫水桥、樱花大道等观光景点。
现如今,外地游客不断涌入莺河村,给当地村民带来了无限商机,他们或经营“农家乐”或出售土特产,日子越过越红火。
“原先5000元回购的旧房子,现在花5万元也买不到了,未来农村会充满无限生机活力。”杨晶信心满满。
废弃老房变成“黄金屋”
去年,莺河村三组村民姚从芳把自家废弃老房子改造成豆腐坊,用传统石磨加工豆腐,供应周围的农家乐餐馆。“从传统石磨里制作出来的豆腐香,勾起了我们记忆深处的乡愁。”一位游客由衷地感慨道。记者在现场看到,姚从芳家的豆腐一出锅就被抢购一空。
其实,开豆腐坊的主意是杨晶出的。杨晶还建议姚从芳把豆腐做成豆腐干、臭豆腐、豆油皮等多个品种,价格也随之翻了好几倍。
32岁的杨晶是莺河村人,从河北农业大学毕业后,在武汉工作了7年。期间,具有商业头脑的他每次回乡探望父母,回城时都顺便收购一些大米、土鸡蛋、牛肝菌、香菇等土特产到社区商店代卖。没想到,家乡土特产的销路非常好。
2016年,杨晶决定返乡创业,带动村民一起致富。他从天猫网上商城上买来25元/斤的红薯干,拿着样品给村民做动员:“你可以把房前屋后的闲置土地种上红薯,做成红薯干再卖,经过加工的红薯,价格会翻好几倍。”
一位村民从丹江口库区移民过来,有自制黄酒的手艺,杨晶品尝后感觉味道不错,就推荐给本村农家乐餐馆,没想到几百斤黄酒几天就销售一空。杨晶又鼓励他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多酿造,并打造自己的品牌。除在农家乐销售外,杨晶通过电子商务,将黄酒卖到更广的市场。
2017年,杨晶被选为村支部副书记,继续给村民当经营顾问。 在杨晶的带动下,闲置的农房都转化成豆腐坊、酒坊等经营服务场所,原先不值一钱的旧房子现在火得不得了。
村民自治破“超占”难题
离莺河村不远的黄冲村是一个人口大村,全村2752人,共有宅基地802宗,其中“一户多宅”128户,占总户数近20%,全村超面积占用宅基地达50%以上。这是宅基地改革的重点村。
“超占宅基地应有偿使用”,该村以此倒逼宅基地制度改革。但是,黄冲村党支部书记王朝富说:“向村民收费,这是村干部最头痛的事情。”
如何让村民理解并支持宅基地制度改革?黄冲村村干部集体广益、积极行动了起来。他们通过给每个村民寄送《宜城市委市政府致全市广大农民朋友的一封信》、走访座谈、给外出务工的村民打电话等多种方式,向群众讲清宅基地制度改革政策,宣传宅基地有偿使用的好处。对那些不了解政策、不愿上缴超占面积使用费的极少数村民,村干部不厌其烦地登门讲解政策,慢慢做通了大家的思想工作。
村民的事情村民自己办。黄冲村成立了以村民代表为核心的村民事务理事会,共同商讨制定村规民约、超面积占用宅基地有偿使用收费标准等事项,制定了“分段+调节”的宅基地有偿使用收费方式,并将全村宅基地超占面积和收费情况公示,整个过程公开透明,村民确定准确无误后再逐户签订协议。
“对超面积占用宅基地的用户采取一次收3年费用的方式,99%以上的农户能够按时交纳。”但让王朝富感到意外的是,还有8户签订了自愿有偿退出协议。
村集体用这笔钱修建了一个文化活动广场,安装了48盏路灯,还准备在今年10月修建一座老年公寓,用来安置60岁以上的老人。这些支出用途也都上墙公示,让村民感到“改革改得心里敞亮、公平”。
王朝富介绍,老人入住老年公寓也与宅基地挂钩,如果将宅基地交给村集体,老人可终生免费居住;没有交的老人,每年交1200元即可入住。
“宅基地制度改革以及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真正让农民感受到国家对农村的重视、对农民的关心。”王朝富说,以前全村有3200块地,分散在不同位置,通过土地整治,现在只有220块,小田变大田,耕地面积还增多了。重新划分后的田块,村民们耕种起来省工、省事、省钱。
未来5年,王朝富希望全村9000亩水田和1.1万亩旱地全部实现原生态种植,可以在田里养殖螺蛳、蚂蝗、蟮鱼、泥鳅、青蛙等。“到时候你再来看看我们村的新变化!”王朝富踌躇满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