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消防官兵驰援长江“东方之星”号沉船救援纪实
6月9日下午,荆门支队参与长江翻沉客轮“东方之星”救援工作的第二批救援人员在完成救援任务后安全返回。从6月2日凌晨4时50分接到总队调度命令起,荆门支队救援人员历经8天7夜奋战,与其他各救援力量并肩作战,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铁军精神,出色完成事故救援任务。?xml:namespace>
十万火急,分批驰援
6月2日凌晨4时50分,荆门支队接到总队调令后,快速反应,立即下达紧急集结命令,立即下达紧急集结命令。
由赵克学副支队长带领10名官兵组成第一批救援力量,携带潜水、救生、照明、通信和后勤保障物资等救援装备器材星夜驰往事故地点。事故现场地处偏僻的江面,救援人员顶风冒雨,人拉肩扛,第一时间把救援装备运往现场。6月3日18时30分,根据总队调令,荆门支队再次调集13名官兵携带破拆、防护等装备器材作为第二批救援力量赶往现场展开后期救援工作。
期间,王明华政委、荣兵支队长多次了解现场救援进展情况,并对参加救援的支队官兵作出指示,要求全体官兵要严格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全力协助做好长江客轮翻沉事故救援,尽最大努力营救被困人员生命。
决然忘我,转运物资
暴雨下的监利江边,一场生死大救援有序展开。
前期救援过程中,支队官兵根据现场救援指挥部指令,积极做好潜水救援准备、获救人员的转移、现场执勤和救援现场图像的3G图传,完成了直升机升降地面安保执勤等系列工作。
6月4日8时左右,根据救援指挥部命令,支队官兵执行转运渔网、砖石、绳索等打捞沉船防护结网物资的转运任务。支队13名官兵徒步三公里沿江堤泥泞道路顺利转运一卡车渔网、绳索等物资,支队随行的教练车被调派为前线运输车,多次来回运输整个任务所需的人员和物资。
赵小明介绍,4日上午10时,接到指挥部命令,需要对码头堆放的几卡车砖头进行捆绑挂网。因为时间紧急,加上捆系砖头细绳要用力才能绑紧,工作了两个小时的官兵已身心疲惫,很多同志双手都被细绳磨破,但凭借顽强的斗志出色完成了任务,受到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艰难险阻,全力搜寻
悲伤叠加400倍,是无法承受之重,但最让救援人员不忍的,还是搜寻遇难者遗体。“维护逝者最后的尊严,是老一辈留下的传统,也是我们能为遇难者做的最后一件事情。”赵小明说。
救援中,雨越下越大,暴雨如注。随着救援工作的顺利进展,6月5日,翻沉的“东方之星”客船扶正浮出水面。当日晚23时左右,支队10名官兵参与消防部队第一批搜救小组登上沉船执行破拆搜寻遇难者遗体任务。
支队救援人员负责对“东方之星”客轮1-2层进行破拆搜救,由于房间和走廊操作空间狭窄,且地面布满淤泥,操作极不方便,同时也为了保护遗体,只能使用小型剪切钳和手动破拆工具,甚至是徒手进行破拆。赵小明介绍,船体严重变形,杂物堆积,通道堵塞,他带领其他人员边清理边前行,没有时间恐惧,没有时间慌张,有的只是想尽快搜寻到所有遗体给遇难者家属以安慰。
“她的手里还捏着一袋饼干。”回忆在船舱第4层发现3岁小女孩的经过,赵小明泣不成声。他说,女孩身边还有一个老人,弯曲者身体,似乎想把小女孩护在怀里。看到这样的景象,压抑在心中的悲痛再也无法控制,现场搜救人员不忍这小小的身体再受一丝伤害,用双手轻轻将她捧起,小心翼翼送出船舱。由于复杂环境和贴身操作,尤其是医用防护服严密不透气,再加上救援空间狭隘,经过近10小时的高强度作业,部分同志体力透支严重。赵小明作为带队干部率先垂范,向刚、蓝剑、邓志斌、郭强等同志也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作战精神,接受毅力与耐力的考验,极大鼓舞队伍士气。杜明玥、席建春、卢博等第一次参加如此惨烈的救援,在破拆任务中身体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淤青等现象,心理和身体承受着极大压力,但他们宁愿自己受伤也不愿遗体受到二次伤害,尽最大努力保护遗体的完整。历经近9个小时,荆门支队救援人员共搜索30多个房间,搜救转移76具遗体。
在整个事故救援行动中,荆门支队快速响应、增援及时,参战官兵严格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充分发扬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以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克服种种困难和障碍,出色完成救援任务,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总要求,谱写了一曲不畏险难、心系群众、解困救危的动人乐章,得到各级领导的一致肯定。
荆门消防支队参加此次沉船救援的官兵有:赵克学、瞿立国、赵小明、向刚、蓝剑、邓志斌、郭强、汪鸣、杜明玥、席建春、卢博、周海飞、王延涛、胡俊楠、高雷、胡腾羽、徐声坤、王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