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风建设大讨论】读书四问之七

06.05.2017  00:04

读书四问

机械工程学院   熊峰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在他的教育名篇《读书与用书》里面谈到关于读书的几个常见问题,那便是读死书、死读书和读书死。当然,老先生当年对书呆子身上那股呆板迂腐之气的抨击,实则是对封建落后教育体制的批判。现如今,教育体制和教育系统在不断地健全和完善,早已不是当年那种落后的教育现状了,可是,谈及读书,在大学校园里,我们仍能看到一些新时期的“书呆子”,甚至还存在极个别不读书的人,在这里,我觉得我们有必要认真思考“为谁读”、“为何读”、“读什么”和“怎么读”这四个问题,只有弄清楚这些问题,我想大家对读书的认识才不会陷入误区,读书也不会流于形式。

为谁读

    我们应当为谁读书?我认为这实际上是一个关于教育目的取向问题,教育目的的取向无外乎两种,一种是以个人为本位,另一种是以社会为本位。我们读书是为了实现自身价值,满足自身需求,这属于读书的个人本位;我们读书是为了国家的发展,为了社会的进步,这属于读书的社会本位。无论是基于个人本位还是社会本位,读书都是要首先实现自身的发展,让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只有自身足够优异,将来进入社会,才能胜任各项工作岗位,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我们读书不是为了父母,不是为了朋友,更不是为了老师,我们是为自己的前途和发展读书,为将来能成为一名有益于国家和社会的人而读书。

为何读

我们为什么读书?这个问题涉及到读书的意义和价值。苏轼有句名言“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说的是读书能给人带来一种高雅不凡的气质,能让人用一种豁达开朗的态度面对人生的窘迫和失意。读书除了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使人气质高雅,还可以增长知识,开拓眼界,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面对浩瀚的知识,我们唯有不间断地、持续地学习充电、才能够不间断地、持续地释放自己的能量。读书是我们今后胜任工作的需要,也是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的需要。

读什么

    我们要读些什么样的书?这是一个读物类别选择的问题,也对一个人的知识结构和精神发展有重要影响。工科学院的学生们在挑选读物时往往存在一些重理轻文、重虚轻实的现象。自然科学类、专业相关类、网络玄幻类书籍更能吸引同学们的阅读兴趣,相反,人文社科类、道德经典类书籍则较少有学生涉猎。读书和饮食一样,读物要健康、更要均衡。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典籍应当成为我们阅读的重要素材,我们可以研读历史经典,看成败、知兴替;研读文学经典,陶冶情操、增加才情;研读哲学经典,改进思维、把握规律;研读伦理经典,知廉耻、懂荣辱、辨善恶。总之,我们应当多从中华优秀经典中汲取养分,不断提升自身的人文修养和精神境界。

怎么读

    我们应当如何读书?这是一个涉及到阅读方法和技巧的问题。很多人认为读书很简单,认识字就能读书,实际上,这种方式的读书就是陶行知先生说的死读书,我们需要的是活读书,如何才能把书读活,我认为有几点非常重要:首先是学思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说的就是读和思结合的重要性,如果只读不想,没有自己的理解和思考,那就是机械地读书,形式地读书。其次是要学会交友。“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些都十分强调读书和学习应当注重交流碰撞,交流探讨不仅能让人的思维变得开阔,认识变得全面,也能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拉近人和人之间的距离。最后就是要学做结合,知行合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读书不是以获得知识为最终目的,而是要将学会的知识用到生产实践当中,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知识,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真正做到产学结合、学以致用。

    习总书记将读书视为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作为新时期的人,我觉得我们更有必要将读书和学习融入到日常生活当中,“活到老,学到老”,只有将读书变成自己穷其一生的一种生活方式,我们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让自己的思想永葆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