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学者共话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

26.11.2015  22:18

本网讯(通讯员杨礼银、颜惠箭、马素梅)11月21日至22日,第二届“马克思主义与21世纪社会主义”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来自德国、英国、波兰、比利时、美国、日本、澳大利亚、越南及中国的11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马克思主义与21世纪社会主义”这一主题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展开研讨。

会议由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协同创新中心和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主办。湖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喻立平、校党委副书记骆郁廷等出席会议。

喻立平说,武汉大学是我国最早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涌现出了一大批以李达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领域的领军人才。

骆郁廷指出,本次会议最重大的意义就在于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办法,以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佘双好介绍了近年来学院建设所取得的成果。

会议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思想,立足时代前沿,将学术性与现实性统一起来。分别就“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当代价值”“当代世界社会主义思潮与运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三个主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讨。

在第一个主题的讨论中,《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MEGA²)专家、德国埃克•考普夫教授充分肯定了恩格斯在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发展史中的地位,并认为当今中国包括“一带一路”的诸多政策是用实践的方式来“书写”马克思著作《资本论》的续篇。越南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范文德教授和哲学研究所所长阮才东教授介绍了越南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制度。日本竹永进教授阐述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的出版完成情况、问题及其解决路径。武汉大学颜鹏飞教授指出,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提出了“经济学提纲”(八条),其重要性不亚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武汉大学石云霞教授阐明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共同体思想,强调了这一思想对于当今我们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第二个主题的讨论中,中央编译局研究员杨金海认为,中国的发展深刻影响了世界格局,应当从世界潮流高度和国际比较视角分析我国现行制度的优势、特点和未来。中国人民大学张雷声教授指出,求真务实的分析思维、矛盾分析思维、整体分析思维、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相统一的思维是中国共产党正确的社会主义观的方法论精要。波兰共产党人联盟原主席、维克多教授认为中国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建设,已经找到了特有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独特方法,而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其关键。

在第三个主题的讨论中,美国《资本主义、自然与社会主义》主编毛罗博士从新的视角阐释了生态文明与生态社会主义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比利时马克思主义研究所乔·科特尼尔教授表达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看法。武汉大学杨乐强教授认为,科学化是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核心,西方马克思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体现了科学化的维度,同时也存在着缺陷。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亚洲研究中心主任杰里·格鲁特教授论述了统一战线理论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贡献。武汉大学宋俭教授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基本内涵、核心理念和推进路径进行了探讨。武汉大学陈曙光教授认为中国话语本质上是中国道路的理论表达、中国经验的理论提升、中国理论的话语呈现,能够将中国的发展优势转化为话语优势才是有力量的“中国话语”。

会议期间,马克思主义学院还与越南社会科学院、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在加强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达成了合作意向、深化了合作内容。

 

(摄影:冯争  编辑:陈丽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