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批“70后”学术团队建设成果丰硕

31.05.2016  03:55

新闻网讯(通讯员陈风)5月20日,人文社会科学“70后”学者学术发展计划学术团队(第三批)总结验收会举行,12支团队接受评审专家组的考核及群众测评。校党委副书记骆郁廷出席。

本次验收会由宋俭、吕尚彬、项焱、于亭、邹薇、查先进、赵士发教授担任评委,前两批团队负责人参加测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沈壮海主持。12支团队进行公开陈述、现场答辩,介绍了建设期内科学研究、队伍建设、社会服务、人才培养、代表性成果以及最新进展等内容,呈现出各自的特色与优势——

深耕细作,成果丰硕。第三批团队共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4项,国家社科、教育部一般项目共59项,出版专著76部,获第六届全国高校人文社科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第八、九届湖北省人文社科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其中,“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提升研究团队”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共11项;“当代文化心理学研究团队”即将在人民出版社出版国内首套“文化心理学”译丛;“海外汉学与中国文学研究的新视野团队”出版专著14部。

创新管理,群体成长。第三批“70后”团队成员中,3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获聘武汉大学珞珈特聘教授、16人获聘武汉大学珞珈青年学者,14人晋升教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研究团队”以打造一支稳定、有效的实质性合作团队为目标,深化组织、管理、运行体制创新,通过团队QQ群、每月两次的读书会等,加强日常学习交流,召开课题申报集思会,共同商议选题,强化内部论证,有效提高申报成功率。

紧扣需求,服务社会。“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学术团队”就国家领土与海洋权益重大现实问题,向全国人大、外交部、水利部等有关单位提交并采纳的咨询、研究报告共24份,服务国家边海外交,获得有关单位高度认可;“发展广告学与中国案例研究创新团队”3年间为社会提供各类培训多达120余场次,获得了广泛好评;“人民币国际化及其风险管理研究”就人民币加入SDR(特别提款权)积极发声,接受中国希腊友谊网专访;“面向理论与应用的中古汉语多维研究团队”积极参与国家语委中国方言资源库建设,承担国家语信司委托的研究工作以及国家汉办委托的培训任务。

立足前沿,放眼世界。“网络用户信息行为研究团队”发表论文被SSCI检索20篇,被EI检索5篇,参与组织第四届中美数字时代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国际研讨会,在本领域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刑事法治问题研究团队”在注重拓展国际视野的同时,推动学科交叉与融合,发表德文专著1部以及日文论文5篇,德文论文3篇;“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学术团队”邀请20余人次境外知名边海问题专家来校短期或长期讲学,并与牛津大学、莫斯科大学、早稻田大学等30多家国外边海问题研究知名学术机构建立稳固的学术合作交流关系,初步建立起“边海研究学术伙伴网络”。

骆郁廷指出,青年学者是哲学社会科学的生力军,是高校未来核心竞争力的决定力量。建设“70后”学术团队,旨在加强引导,科学布局,整合资源,涵育未来学术中坚,促进青年学者群体性成长,激励学术创新,产出重大成果,增强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可持续发展能力。他希望各支团队充分利用此次机会,交流互鉴,取长补短,共享合作,以结项验收为新的发展起点,进一步凝练主攻方向,拓展研究领域,汇聚创新要素,持续推进团队建设。

据悉,验收会后,将根据专家评议结果,结合群众测评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各团队考核等级,并择优予以后期资助。

学校2009年出台《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70后”学者学术发展计划实施方案》,是在全国率先推出的一项针对青年学者的创新团队支持计划,迄今共有三批40支团队入选。各团队连续3年,每年获得10万元的滚动资助。学校通过实施“70后”学者学术团队建设,为文科青年学者提供全方位的政策、资源和资金支持,鼓励他们潜心钻研,积极参与学术活动,发表、推介学术观点,迈向学术前沿,为我校哲学社会科学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编辑:付晓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