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堂村邻里守望坚持为过世村民开追悼会深得人心

14.04.2016  11:03

  新华网武汉4月14日电(方政军 何庆中 刘放鸣 )四月的乡村,农民正在播种一年的希望,犁耙水响、耕田翻地、苗秧下种,到处呈现一片忙碌的春耕景象。

  学堂,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坐落在风光秀美的湖北省罗田县骆驼坳镇,她虽不是平常意义上的就学课堂,却是全县有名的第一大建制村,首屈一指的“经济十强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示范村”。这是一个有3000多村民,近百名共产党员的和谐大家庭。

  走进学堂村,让人眼前一亮的不是漂亮整洁的村部办公楼,也不是紧邻骆驼坳集镇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而是乡亲们淳朴、善良、和谐的乡风犹如春风拂面,是农家书屋、文化广场、四点半学校、老年人活动中心浓烈的文化氛围让人陶醉。邻里守望,干群同心,持之以恒,超然脱俗的人间大爱,让人肃然起敬。

  “我们学堂村几十年如一日,支部挂帅,党员带头,群众参与,始终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开展一切工作的首位,抓典型、树新风,保持和发扬优良传统,。”退休老支书瞿建中谈起村里的思想政治工作如数家珍。

  “我当村民小组长30多年了,深得乡亲们的信任,为本村逝世的50多位老人写过悼词,乡亲们都说我写得好,写得实在,写出了乡亲之间的真诚感情。”70多岁的小组长瞿国斌说起村里为过世老人开追悼会侃侃而谈。

  毛泽东主席在《为人民服务》中强调;“村上的人死了,开个追悼会,寄托我们的哀思。”为逝者开一个追悼会,是学堂村党总支多年来做好农村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平凡缩影,也是村民们最愿意接受,最津津乐道的一个简而易行的工作方式。它不仅可以总结逝者生前为国家、为集体、为家庭所作的贡献,更把逝者生平经历的坎坷往事从正面展现在生者的面前,使其家人和在场的亲朋好友受到了极大的教育和影响。让村民从中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归属感和成就感,在潜移默化中让村民把争做勤劳、善良、勇敢、淳朴的好村民变成了自觉的行动,起到了思想政治工作事半功倍的效果。

  做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离不开一支思想过硬,作风扎实的党员干部队伍。俗话说得好:“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在学堂村党员干部就是村民的主心骨和贴心人,无论是政治学习还是遵纪守法,无论是创业致富还是公益事业建设,无论是助人为乐还是倡导时代新风尚,党员干部始终走在群众前列,“党员带了头,群众争上游”,这是学堂村村民一致公认的事实。

  做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离不开群众认可的阵地和有效的载体。在学堂村,老年人活动中心为老年人带来了欢乐和寄托;“四点半学校”为留守儿童找到了亲情和关爱,外出打工的父母实时就能跟儿女免费视频聊天;劳作之余的留守妇女闻乐起舞,成了文化广场名副其实的主角;“农家书屋”成就了中青年男女发家致富梦想。

  在学堂村,无论是农闲还是农忙,村民们讨论国家大事的多了,议论是非的少了;创业致富的多了,摸牌赌博的少了;尊老爱幼的多了,吵嘴打架的少了;弘扬新时代精神的多了,搞封建迷信的少了;热心公益事业的多了,铺张浪费的少了。难怪周边村的村民都羡慕学堂村的民风真好。

  这里的村民们经常自豪地说,学堂不是哪一个人的学堂,是全体村民的学堂,学堂的兴旺是全体村民的愿望,学堂的发展是全体村民的荣光。

  早在十八年前,村里有一个妇女因家庭矛盾与婆婆吵架,气得婆婆回了娘家,让这个妇女没想到的是她一下子成了湾里不孝敬父母的反面典型,老年人上门苦口婆心地教育她,姐妹们耐心细致地开导她,孩子们在暗地里指责她,让她很快从乡亲们的眼睛里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及时将婆婆从娘家接了回来,当着乡亲们的面向婆婆赔礼道歉,从此婆媳相敬如宾,被全村人传为佳话。

  “做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靠党员干部事事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要靠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和引导,要靠干群之间心连心、心贴心的交流和理解,要靠有效的载体和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活动,要靠强有力的经济支撑让群众过上舒心快乐的日子。现在,我们又号召全村党员开展学习党章,学习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活动了。”现任村党总支书记卢天雄深有体会地概括着学堂村做思想政治工作经验。

  今天的学堂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的面前,村民安居乐业,年人均纯收入比2000年翻了一番,村级集体经济迅猛发展,各项公益事业建设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家家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楼房,户户用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数字电视和宽带网络全覆盖,湾湾通上了水泥路,太阳能路灯照万家,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凝聚着村民的智慧和希望,文化广场舞动着乡亲们新时代的梦想。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榜样,更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力量。

(编辑 毛丽菲)